【广州日报】鼠年“鼠”第一!中山一院培育的这群特殊老鼠为何让医生欢呼?
农历鼠年来临前夕,一群身价不菲的小老鼠在广州一家医院正式亮相,引发的不是惊恐尖叫,而是医生们的欣喜欢呼。
1月16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由该院无菌动物研究平台培育出的这群“绝对无菌”的老鼠,既体现了我国动物实验领域的一流技术,也肩负着医学科研工作者攻克老年痴呆、糖尿病、抑郁症、肿瘤等顽疾的厚望。
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家无菌动物研究平台,该平台也是设在全国医疗机构内的首家无菌动物研究平台,将为疾病微生物组及其肠道菌群靶标的预防、诊断、治疗转化医学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平台。
身价过万 纤尘不染
它们注定要为医学奉献一生
和普通实验老鼠不同,这群注定要为医学奉献一生的小老鼠自打从娘胎里出来,“这辈子”就没接触过细菌等微生物。
“母鼠的子宫是无菌环境。第一代无菌鼠经剖宫产出生,采用特制奶粉喂养,一生下来就受到精心呵护,体内没有任何微生物。” 中山一院无菌动物研究平台商海涛博士如数家珍,小鼠们住的是严格密封、绝对无菌的隔离仓,吃的是根据它们的身体状况精心定制、消毒灭菌的“VIP”餐。
(图说:“无菌鼠”因体内无正常肠道菌群,消化能力比普通实验老鼠要弱,食物需要精挑细选、量身定制 。)
一天24小时都有身穿无菌防护服的科研人员在照顾它们的吃喝拉撒,严密监控它们的生长发育。
(图说:25个摄像头对准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监控无菌鼠们的一举一动)
不过,它们也要定期接受微生物检测,一旦隔离仓里检测出了微生物,仓里的30只小老鼠就要与“幸福生活”永别。而研究人员每一次送饭、粪便取样检测,外界的微生物都有可能趁虚而入,令它们香消玉殒。
由于培育的过程殊为不易,无菌老鼠属于稀缺资源,身价不菲。商海涛说,一只无菌小鼠在国外的售价约为六百美金,国内有实力培育它们的机构凤毛麟角,售价更是高达一万元人民币。
(图说:“无菌鼠”的培育历经艰辛,研究团队屡败屡战。商海涛博士说,整个团队有二十多人,以“九零后”为主)
但即便如此昂贵,许多科研机构仍然对它们“痴心不改、苦苦追求”,这是因为它们的科研价值极高。
“无菌鼠”像一张白纸
有助研究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
和普通实验用的老鼠不同,无菌老鼠是微生物组研究的核心工具。
近年来,医学界已证实肠道菌群变化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精神性疾病、结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也在肿瘤生物治疗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而要鉴别菌株或菌群的功能,找出哪些菌株或菌群与疾病相关,研究微生物是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宿主的基因与体内的微生物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菌株来治疗疾病是否有效、安全等课题,都需要借助无菌动物建立动物模型。
(图说:研究人员身穿无菌防护服照料老鼠,整个过程都要严格杀菌消毒,以免老鼠被污染 )
不仅如此,无菌小鼠就像一张白纸,可根据不同的临床疾病研究需求来“定制”特定模型的无菌小鼠,例如定制针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无菌模型小鼠,或者将人体内常见的菌群移植给它们,通过模拟人体内的菌群环境,从而建立“人源化模型”,供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
目前,该平台已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例如验证了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重症肌无力疾病的发病原因、肠道-胰岛轴中的菌群信号可调控血糖稳态、肠道微生物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行为有关联等。
接下来,中山一院无菌动物研究平台将聚集项目、技术和人才力量,继续在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精神等重大疾病上开展前瞻性研究。
第一代老鼠正“备孕”
鼠年将壮大家族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中山一院无菌动物研究平台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可提供常规品系无菌小鼠模型、遗传工程小鼠无菌化模型、疾病微生物组模型及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目前该平台可容纳繁育隔离器18台、实验隔离器33台,每年可提供无菌小鼠2000只,接收无菌小鼠相关试验项目10个以上,可同步进行400-1200只无菌小鼠相关试验。
据商海涛介绍,该平台培育的第一代无菌老鼠分属不同品系,各有优势。例如其中一种黑毛鼠C57BL/6是国际标准的用于制备基因修饰小鼠的品系,中国独有的白毛鼠品种“昆明”是中国最广泛应用的品系。该平台正在培育的具有重度免疫缺陷的小鼠,则可用于肿瘤相关研究。
和普通老鼠相比,无菌老鼠一胎只能生七八只,生育力相对弱一些,但寿命稍长,正常来说能存活一年。它们出生二十天后断奶,出生七周即可参加科学实验。目前,中山一院培育的第一代无菌老鼠已进入“备孕”状态,有望在农历鼠年“壮大”家族,为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任珊珊
报道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detail/1123483?site4
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