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达芬奇机器人助力突破“年龄禁区”,为85岁高龄患者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020-05-3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今天(29日)中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主任殷晓煜教授通过微信视频回访了正在海南休养的85岁沈伯。沈伯精神状态都很好,看不出他刚接受了一个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出院不久。如此高龄、身体恢复得如此快,得益于达芬奇机器人的助力!


殷教授与沈伯视频连线 图/陈辉
85岁阿伯患胆管肿瘤,做手术or不做?
大约一个多月前,沈伯出现黄疸、且上腹部有隐痛,经过检查诊断为“胆总管下段肿瘤(也叫壶腹部肿瘤)”,考虑到沈伯有85岁高龄,当地医院不敢为沈伯手术,于是一家人慕名到中山一院就医。
接诊的殷晓煜教授介绍,沈伯的肿瘤直径一公分多,长在胆总管下段,正是胆总管和胰管的交汇处,这个肿瘤已经影响了胰液流出,除了引起黄疸等不适外,也引起了胆总管和胰管的扩张。手术需要切除胰头、胆管、部分胃和十二指肠等,剩余的胰体和胰尾仍能正常分泌胰液,但是需要和肠道缝合。
患者的家人对于沈伯要不要做手术也有些纠结。
高龄老人手术面临两大风险
殷晓煜教授介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部及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它涉及多个器官切除及多个消化道吻合重建,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具有手术风险大、并发症高的特点,尤其对于高龄患者。
其风险有二。一是手术本身的风险,这个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高,“胰漏”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达10%。在缝合的过程中差之毫厘则会出现“胰漏”,漏出的胰液一旦进入腹部,会引起腹腔内感染、腹腔内出血。
二是沈伯的高龄。如果说年轻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还可能扛过去,而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自身基础疾病多、抵抗力差,一旦出现并发症,恢复的几率很小。
一般来说,超过70岁就算高龄,对于75岁以上老人接受此手术,医生会非常慎重。沈伯除了年龄大外,其本身的营养状况也比较差,患有低白蛋白血症,这意味着他手术后愈合的能力要差不少。


手术中 图/医院提供
达芬奇机器人助力,精准切除缝合让损伤降到最低
殷晓煜教授团队经过细致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最终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方法为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达芬奇机器人裸眼3D视野最高可放大10倍,最微小的血管都可以清晰呈现在医生眼前,医生在手术时可以完美避开,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殷教授介绍,达芬奇机器人的手臂还非常灵活,最大可以旋转540度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做到精准切除、精准缝合,也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正是有了达芬奇机器人的助力,此次手术出血仅100ml,手术后也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第10天完全康复出院了。
据了解,为该超高龄患者成功施行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也标志着中山一院复杂机器人手术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截至目前为止,殷晓煜教授手术团队已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各种胰腺、胆道及肝脏手术300多台,是华南地区完成机器人辅助肝胆胰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同时也创造了多个华南地区第一的纪录,如完成华南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肝切除术,是首位机器人肝胆胰手术量突破百例的医生;并获评为达芬奇机器人2017年度人物,是全国上榜的4位肝胆胰外科医师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位上榜的肝胆胰外科医师。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843330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