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造血”并重,中山一院帮扶封开成效显著

2020-09-18
    自20201月,中山一院第二批组团式紧密型帮扶队进驻封开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以来,在陈海天、古明晖、花蕊熙、沈建通和杨艳红五位帮扶队员的帮助下,封开县人民医院各科室在临床水平、科室业务、团队管理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中山一院为封开县人民医院留下一批过硬的技术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据了解,2018年底,广东省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组团式帮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解决贫困落后地区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创新举措。

 

    妇产科:加强业务培训 开展远程胎监新项目

 

    为提高妇产科人员的医疗水平,帮扶队队长、中山一院妇产科陈海天教授在封开县人民医院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规范医生医疗操作技能。

    陈海天教授从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诊疗教学等方面开展帮扶,运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传授手术和助产知识;带领督导组前往各个乡镇卫生院,指导“两癌”筛查和消除“三病”工作,并在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开展义诊宣传工作,提供各项妇幼健康服务。

    此外,帮扶队因地制宜,开展适宜的新项目,成立远程胎心监护中心,该中心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妇幼保健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造福广大孕产妇。


 

    骨科:开展关节镜新技术 完成人工全髋关节再置换术

 

    中山一院关节外科古明晖医生与封开县人民医院外科的各位医生交流密切,多次教学讲解膝关节解剖、影像学资料阅片、手术适应症等知识;大力开展关节镜新技术,在术中指导科室医生操作方法;参与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骨折内固定术、腘窝囊肿切除术、内固定取出术等手术,从各方面提升医生理论水平、规范手术操作,争取做到“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此外,古明晖医生还邀请中山一院的教授指导完成当地首例人工全髋关节再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再置换术作为关节外科最困难的手术之一,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当地医生表示此次手术演示让他们受益匪浅。


 

    手术麻醉中心:挑选典型病例教学 普及麻醉新理论和技术

 

    中山一院手术麻醉中心沈建通医生通过典型病例的讲解、规范化操作的示范,开展麻醉科业务培训及教学,普及麻醉理论和技术新进展,提升麻醉科医生专业素质和专科特长。经过理论学习和操作流程细节化,目前已基本建立无痛胃肠镜和无痛分娩的麻醉流程。

    针对麻醉科人力不足的情况,沈建通医生提出培训麻醉护士提案,为封开县人民医院培训出若干名合格的麻醉护士,为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让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肿瘤科:更新专业知识体系 提供个体化医疗服务

 

    针对封开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之前仍以传统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情况,中山一院肿瘤科花蕊熙医师集中精力从药物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处理、临床数据解读方面有步骤地培训约50名科室医护人员,制定免疫治疗相关临床工作流程。

    虽然目前封开县不具备开展基因检测的条件,但在帮扶工作中,通过中山一院病理科及其合作单位,已帮助患者至中山一院送检肺癌基因检测。检测费用可由门特报销,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护理部:参与联合防控督导 守住院感防控底线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山一院护理部杨艳红副主任护师,参与医务、院感、护理联合防控督导,全力抗疫,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发热门诊、急诊、感染科进行疫情防控督导,联合科室整改存在问题,加强防控管理。“严阵以待,外防内守,共同守住院感防控底线,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在新冠肺炎防控的特殊时期,杨艳红通过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真正将帮扶落到实处,指导护士加强对危重特殊患者的病情观察,落实护理措施等。此外,规范急救物品、急救操作流程指引、急救检查记录本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20203月,中山一院给封开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一批抗疫防护物资,总价值19.22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助力封开防疫一线,大大增强封开县人民医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中山一院帮扶医疗队队员坚持在基层锤炼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为封开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贡献。(中山一院驻封开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