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十三五” | 消化内科: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建设特色亚专科

2020-12-30

编者按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医院建设和社会服务各方面取得瞩目成绩,我们特别策划巡礼“十三五”系列报道,本期推出《消化内科: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建设特色亚专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学科声誉连续多年在华南地区排名第一。

    学科目前共有28名专科医生,其中博士学位25人,正高级职称12名,副高级职称6名,拥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包括广东省杰青1名,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柯麟新锐3名,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或柯麟新星10名。

 

消化内科医生团队    

   

    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世界胃肠病组织指南委员会委员、亚洲胃肠病协会常务理事、亚洲炎症性肠病协会主席及亚洲神经胃肠病与动力障碍性疾病协会常务理事。科主任曾志荣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目前学科专家还在国家级学会任学组组长2名,副组长5名,青年委员2名。

 

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经过几代人40年的努力,消化内科已发展成为集消化系疾病急重症及疑难病救治,本科生、研究生及专科医生培养,以及消化系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一体的消化疾病中心。

 

连续主办广州国际消化高峰论坛10年

 

    多学科炎症性肠病团队,精准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亚专科拥有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合作最紧密的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营养科等专家组成,为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供高效规范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新药创制)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多项,牵头国际及国内新药临床研究20多项。在肠道纤维化的量化诊断及机制研究、肠道黏膜屏障与炎症性肠病发病关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发表包括Gastroenterology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国际顶级杂志在内的研究文章100多篇,为全国各地培养炎症性肠病专科医生400多名。作为发起者牵头成立了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制定了中国炎症性肠病质量控制评估体系,牵头成立了广东省炎症性肠病联盟及华南炎症性肠病联盟。

 

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获中山大学第五届芙兰奖

 

 

    胃肠动力中心配备齐全,牵头参与多个治疗指南

   

    胃肠动力配备各种先进的胃肠动力设备,开展了包括食管阻抗-pH监测,食管高分辨率测压,食管3D测压,肛肠高分辨率测压及肛肠3D测压,生物反馈等在内的全系列国际先进胃肠道动力检测及治疗项目,为全国龄先的胃肠动力诊疗中心。

    胃肠动力亚专科率先在全国建立胃食管反流病专病门诊,患者来自全国及东南亚各地,每年行胃肠道动力检查逾千例;成立大中华区胃肠动力检测临床培训中心,学员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及内地各省市等多家医疗机构人员;牵头制定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及慢性便秘诊治共识意见,参与亚太及全球胃食管反流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芝加哥分类及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瞬间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诊断标准等的制定;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包括GUT,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在内的研究文章80多篇。2017年,胃食管反流病系列研究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效诊疗各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全国各地患者提供服务

 

    神经内分泌肿瘤亚专科拥有国内最早成立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胆胰外科、内分泌科、肿瘤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为来自全国各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诊疗。目前年门诊每年新增病例达700例,包括各种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异位ACTH瘤、类癌综合征等及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十三五期间发表包括肿瘤学的顶级期刊J Clin Oncol在内的研究论文50余篇。本中心是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Chinese Study group for Neuroendocrine Tumors) (CSNET)发起和组长单位,参与了国内外多个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和共识的制定。

 

    以脂肪性肝病诊治为重点,建立一体化肝病诊治体系

 

    肝病亚专科以脂肪性肝病诊治为重点,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包括影像、病理、检验、营养、心血管、内分泌、风湿、耳鼻喉和妇科生殖科脂肪肝多学科诊治团队,是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授名的首批全国脂肪肝规范诊治中心,2020年获得首届中国优秀脂肪肝中心二等奖。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制定中国脂肪性肝病诊治指南及诊疗规范,建立了国内首个基于磁共振(MRI)水脂分离成像技术的扫描序列如DIXON、IDEAL-IQ及质子磁共振波谱多个影像新方法的肝脏脂肪含量精确检测平台。通过优势学科间的强强联手、高品质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完善的一体化诊治体系为脂肪性肝病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精准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广州市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多项,发表包括在肝病研究领域顶级杂志Hepatology在内的研究论文多篇。

 

    配备先进医疗装配,为多种胃肠病提供微创治疗

 

    内镜中心装备多台性能先进的最新型号进口内镜主机及常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胃镜、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及磁控胶囊胃镜。开展胃肠道早期癌筛查及治疗(ESD)、内镜下止血、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经胃腹腔病变活检(NOTES)、胰腺肿瘤穿刺活检术及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POEM)等内镜治疗技术,其中一例通过POEM技术治愈的9个月贲门失弛缓症婴儿,是目前公开报道的通过该技术治愈的全球年龄最小的病例。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经胃食管上段狭窄切开术(R-POEM)、短隧道经口贲门括约肌切开术、食管狭窄切开术等新技术;为胃肠道息肉及早癌、黏膜下肿瘤、胆总管结石、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异物等提供微创治疗。(消化内科)

 

内镜下贲门肌切开术治愈全球最小年龄贲门失弛缓症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