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林芝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建设,创建西藏林芝地区病理会诊中心

2020-12-17
    为帮助西藏地区医院病理科建设,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切实把帮扶工作做精、做细、做实,真正将帮扶落到实处,中山一院中组部“组团式”援藏医生刘大伟带领病理科同事完善病理科科室建设、组建病理检查新项目平台、系统带教授课和创建林芝地区病理学会诊中心,这是此次援藏四件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同时,此次援藏以疾病诊断和筛查工作为根本,为林芝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刘大伟医生被聘为林芝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检验科副主任,自2020年8月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开展病理科相关援藏工作以来,在院领导关心、支持和科室同事一起努力下,科室建设、数字诊断和新项目平台搭建和带教授课等内容均得以顺利而有序进行。

    寻找机遇,加强合作,推动林芝地区病理诊断工作 


    基于西藏林芝地区医疗病理资源相对不足的资源现状,林芝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联合金域医学共同成立并签约“数字化病理诊断中心”,旨在进一步惠及更广泛的西藏林芝各地区患者。
    此次揭牌仪式暨病理学术会议由病理科刘大伟主任主持,王晟院长、覃春雷副院长出席,林芝市妇幼保健院、林芝市藏医院、林芝市巴宜区人民医院等周边医院相关的领导及合作单位金域医学的驻西藏运营总监鲁国权、病理学科主任唐梅等领导参加。
    此次会议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将结合林芝市及西藏自治区实际情况,对宫颈癌筛查、病理技术分析等方面共同作出努力,为林芝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健康扶贫助力。


    加强科室建设,完善“三甲评审”相关要求


    病理学诊断这一“金标准”是临床做出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要求每份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和精确性,想要保障病理学诊断,就必须要保障病理科的制度性管理。林芝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是2017从医院检验科分出来的“新科室”,科室人员少,条件和设施简陋,刘大伟医生及其科室同事所面临的工作和困难很多。但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原“三家复审”内审员,刘大伟知道,想要提高病理诊断水平,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病理科管理制度和流程。
    因此,刘大伟带领全科同事从国家对“三甲医院”评审相关规定和要求出发,整理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的病理科相关制度、流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定。同时,科室建立了登记记录的规定,严格院感方面规定和标识,做到 “制度上墙,措施落实”。
    此外,科室还组织了“消防知识”、“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和“应急事件处理流程”的集体学习;并向医院建议对病理科化学品小仓库进行了合理改造,消除火灾隐患;按照“三甲复审”相关文件要求,向医院申请对病理科工作环境进行“甲醛”和“二甲苯”检测,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开展病理检查新项目,为临床科室搭建辅助平台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细胞学技术等能够为临床科室发展搭建的辅助平台,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医院病理科的“标配”。刘大伟医生根据受援医院实际情况和临床科室的需求,努力搭建当地病理科检查项目平台,并提议举办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第一届“临床病理沟通会”。会议由覃春雷副院长主持,援藏医生刘大伟给各个相关科室代表做《病理科标本送检相关规定和流程》报告,同时宣布林芝市人民医院医院正式开展“快速冰冻病理检查”项目。医院领导王晟院长、罗杰科长、手术室和临床科室相关人员参加并出席会议。

    提高当地医生病理诊断水平,例行进行带教与授课


    病理科工作核心是病理诊断,而提高病理医生的诊断水平是刘大伟医生援藏的重要任务。从8月援藏工作开始以来,病理科规定每周三例行进行科室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授课、常见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每周四例行进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及病例讨论,包括对常见病理学制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以及对病理科制片相关的质量控制进行规范化指导。

    跟随援藏医疗队,定期下边区义诊


    广东省 “组团式”援藏队每个月都会安排到林芝市偏远山区为当地村民开展集体义诊的活动。作为援藏队的队员,刘大伟积极参加队里的每项义诊活动。在义诊中,病理科医生往往负责病理报告的解读,任务比较少。但大多情况下,他们担任了“导医”的工作,作为大家的帮手为义诊做出贡献。(中组部组团式援藏医生 刘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