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六旬翁主动脉长了3个“炸弹”,多学科杂交手术“一站式”拆除

据介绍,一站式心脏杂交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手术方式,能解决更为复杂和困难的心脏大血管疾病。该技术的开展既需要先进的“复合手术室”,也依赖医院心血管中心的诊疗水平和多学科协作能力,国内能够开展的医院屈指可数。本次手术成功实施为该院心脏外科处理复杂大血管外科疾病积累了非常宝贵经验,推动相关诊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个主动脉瘤串在一起
不知是幸或不幸,62岁的陈叔因久咳不愈,到医院看病时竟查出“要命”的问题——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这三段离心脏最近的大血管都长了血管瘤,最大瘤体直径达7厘米,多个地方已经快要穿孔,随时有破裂风险,命悬一线。需要尽快切除才能确保生命安全。
辗转多家医院后,2020年12月1日,陈叔来到中山一院找到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看病。做完详细检查后,吴钟凯教授发现陈叔的病情比想象中要复杂、麻烦得多。
“可以说他的整条主动脉都是瘤子,很多地方都是溃疡穿孔。”吴钟凯教授介绍,患者前两个血管瘤连成一体,和第三个血管间隔不到2厘米,雪上加霜的是,第三个血管瘤处于常规手术无法触及的位置。
以往这种极端情况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分期手术,先采用正中开胸切除前两个瘤体,等身体恢复后,再采用侧开胸切除最后一个;二是超大范围开胸,锁骨肋骨全数打断,挪开肺等脏器,创伤极大,但可以一次性切除3个血管瘤。这两种方法都伴随极高风险,六旬高龄的陈叔肯定无法耐受。北京专家了解过陈叔的病情,也认为这是唯二途径。
第三种方案:杂交手术
一定要铤而走险吗?吴钟凯教授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如果在施行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同时,行实时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杂交手术,能否将三个瘤体“一站式”根除?为此,吴钟凯教授专门组织中山一院多学科会诊,联合血管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专家仔细讨论,最终一致同意,陈叔的病需要采用“一站式”心脏杂交手术方式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但这个手术十分复杂,许多可能的风险都需要排除。“患者主动脉基本快要烂掉了,瘤子在术中随时会破裂大出血!”“即使没有破裂,他的主动脉打开后都是粥样斑块,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他醒不过来!”“整条主动脉迂曲打折非常厉害,留给我们手术干预的空间很小。如果支架太短,就无法保证支架和人工血管衔接好,但若支架太长,有可能堵住通往脊髓血管,引起瘫痪等严重并发症!”
幸运的是,中山一院不仅拥有最顶尖的心外科手术团队与介入治疗团队,还拥有最先进的复合手术室,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奠定了基础。最终,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的一句话给了吴钟凯教授一个定心丸:“6公分,只要衔接处能有6公分,我就有把握成功。”
10小时手术成功“拆弹”
2020年12月28日,专家团队齐聚中山一院“一站式手术间”。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吴钟凯主任首先为陈叔摘除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主动脉瘤,紧接着用带分支的人工血管重建小动脉,并在降主动脉置入覆膜支架。
值得一提的是,术前检查发现陈叔患有罕见的血管生理畸形——正常人主动脉弓上只有3条小动脉,陈叔则有4条,好在吴钟凯教授早有准备,灵活应用人工血管解决了。
紧接着,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团队在实时影像诊断引导下,从腿上的血管置入另一个支架和人工血管对接,经过反复调整,终于在不影响脊髓血管的前提下衔接成功,对剩下的瘤体进行腔内修复。
整场手术时间长达10余个小时。 术后检查结果显示,两段支架完美衔接在一起,连吴钟凯教授也感慨效果“超出预期”。 陈叔术后恢复良好,于1月22日康复出院。
“手术做好后,健健康康走回家,是我们外科医生最大的心愿。”吴钟凯教授感言。(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报道时间:2021-1-25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1/24/c4672482.html?colID=6349&code=200&msg=%E7%99%BB%E5%BD%95%E6%88%90%E5%8A%9F&evidence=ce4195a0-4e16-4e65-873b-166a4ea395bc&appversion=7200&firstColID=6349&date=bnVsbA%3D%3D&laye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