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国际顶级期刊《Cell》发表!中山一院王芳发现疾病特应性皮炎瘙痒新机制
2021-01-23
1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王芳副主任医师(第一作者)研究成果 A basophil-neuronal axis promotes itch 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在线全文发表,该文揭示了疾病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新机制。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然而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清楚,与瘙痒相关的很多问题仍有待医学专家逐渐解决。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过敏性皮肤病,也是瘙痒性皮肤病典型代表。患者不仅长期被慢性瘙痒困扰,而且常出现慢性瘙痒基础上瘙痒骤然加重的表现,但其中原因却令人费解。
针对这一临床现象,王芳副主任医师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皮肤科、瘙痒和感觉性疾病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tch and Sensory Disorders)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在回顾患者临床资料基础上,利用动物实验证明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骤然加重的现象和过敏原暴露密切相关。
研究团队应用神经生物学、免疫学、转基因动物等多种研究方法及学科知识,首次阐明了特应性皮炎病理状态下的嗜碱性粒细胞和白三烯C4是瘙痒骤然加重的“罪魁祸首”。该研究揭示了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瘙痒表现形式,研究结果为实现瘙痒的精准治疗和药物新靶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002年,王芳考入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毕业后,她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并于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
2017年10月,王芳进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Brian S. Kim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从临床皮肤科医生跨界到基础科研,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抵达美国第一天,她在日记本首页写下三行字:锻炼身体、做实验、练习英语。为了较快实现从临床医生向科研博后的转变,她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每天都是最早到达实验室的人,三年如一日参加大大小小的学术讲座。
中山一院皮肤科主任韩建德教授表示,“王芳医生能取得今天的优异成绩,主要与自身聪慧、勤奋、刻苦有关,为了完成研究课题,她远赴重洋,付出良多。值得青年医生们学习。”
近年来,中山一院皮肤科以皮肤重要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真菌病、皮肤肿瘤及其他疑难重症诊治作为学科建设主要方向,建立了一支具备高学历、高素质、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青年人才队伍。科室多次结合青年医生的研究基础、个人兴趣及学科建设目标,组织个别谈话,共同商定青年医生学术研究方向。该研究得到了皮肤科和相关职能部门支持,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中山一院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合作基础。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报道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5fd28967f1f54afcb0a245a09ecfbeba
报道日期:2021-01-22
报道日期: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