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大型检查大大缩短等候时间 百年中山一六大高科技平台齐上线

2020-11-11

    以往要排期等候两到三周的CT、MR、PETCT,基本做到今天约明天做;核酸检测大提速到几乎立等可取的1.5小时,而且日检测量还猛增到10000例以上;进博会上最亮眼的机器人手术显微镜一口气就购买了4台;高端的移动CT、ECMO等紧急引入以打造先进的传染病应急救援中心,进一步提升急危重症转运、隔离与快速诊疗设备……

    建院110周年生日前夕,中山一院举行大项目建设及大平台医学装备启用仪式,6大高科技医疗新平台的上线。斥资数亿元购进的硬核装备,将使这家华南地区综合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六(复旦大学榜),且正在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中山一院实力倍增。能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医疗服务。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表示,六大平台的上线,将大大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无论是广东的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还是国家的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都需要我们加强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六大平台上线后,中山一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将得到大大的提高”,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院长肖海鹏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道。


    大型医疗设备集中引进

    中山一院已经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朱庆棠教授表示,一系列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将让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朱庆棠教授表示,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高水平医院,离不开先进仪器设备的支撑。医院以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改变了以往查漏补缺,逐年更新老旧设备的模式,超前规划,充分论证,集中资源批量成体系引进医疗设备,重点建设了放射诊断治疗、超声与内镜诊疗、检验与病理诊断、急危重症救治、可视化微创化手术、精准医学研究等6大平台,很多新引进设备的数量达到甚至超过了原有同类设备的总和,机型和性能也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少还是国内首批装机的设备,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骆腾在六大高科技平台上线仪式上致辞。


    比如在放射诊断治疗平台建设方面,医院投入了3.5亿元,引进了6台3.0MRI,5台超高端螺旋CT,还有PET-CT、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CBCT各1台,显著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在超声与内镜诊疗平台建设方面,医院为超声医学科新购置了45台超声,总值达1亿元,本次新启用的就有35台世界主流品牌的超声。去年,医院投入1100万元,补充了一批胃肠镜设备,明年还将继续更新、补充。

    在可视化微创化手术平台建设方面,医院投入了2亿元,新建一间DSA复合手术室,引进31套腔镜系统,涵盖了目前最先进的4K、3D、荧光等技术;还有5套电子鼻咽喉镜、2套脑室镜和2套关节镜系统;此外还引进了12台高端手术显微镜,包括进博会上的明星——机器人手术显微镜,一次性就引进了4台。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推动疑难复杂手术和微创手术的开展。



此次上线的六大平台中的部分高端医疗设备和医学检验、检查设备。


    在急危重症救治平台建设方面,在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以及公共卫生与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等项目的支持下,引进了1台移动CT,2台方舱CT,还有一批ECMO、高档呼吸机、超声机、心电监护系统等设备,提升了院前、院内急救与危重症生命支持能力。

    在检验平台建设方面,重点引进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快速核酸检测仪等20多种设备,总价值约2000万元。大幅提升了医院核酸检测能力,本次新启用的快速核酸检测仪可以在1个半小时内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精准医学研究平台从无到有,引进了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核酸质谱分析仪等70多种仪器设备,总价值约5000万元。还有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全自动定量多光谱成像系统等约8000万元仪器设备也将陆续到位。


    肖海鹏:未来侧重科研引领型人才培养计划


    中山一院在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中,主要将承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任务。在此之前,中山一院在全国前10的医院里是大型设备数量最少、空间最小,但医疗服务数量又是稳居全国前列的一家医院。



活动举行揭幕仪式,一台高性能移动ct即将投入到医院的诊疗序列,开始服务患者。


    “为了等候一个大型检车,患者可能要排队一、两个月”,肖海鹏 对医疗用地和设备数量的掣肘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在广东省、广州市各级政府鼎力支持下,在国家卫健委的加大投入下,再加上我们多方面筹集资金,医院的发展有了非常好的支撑。医疗设备,尤其是高精尖设备能够得到更新迭代。也使医疗服务速度、质量更为提升。

    “举个例子,此前心脏CT要做40分钟,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现在做个胸部CT平扫,0.27秒就完成了。原来检查1个病人,现在能检查10个病人。中山一院买了那么多超声设备,目的就是要让每个有需要的科室都尽可能的配备这一设备。让患者在床边就能完成这些检查,得到更好、更及时、准确、高效的医疗服务。”

    肖海鹏透露,掣肘医院发展医疗用地问题,也在稳步解决当中。随着院内的刘銮雄大楼明年封底,南沙院区的启用,到了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医院的医疗用地将达到103.5万平方米左右。从排名靠后,一举跃居全国前列。“届时开设的病床服务数量,将超过4000张。”百年老院的总体诊疗服务能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有了高精尖设备、有了足够的空间和好的体系,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侧重于创新引领型人才的培育和数字化、绿色、开放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

    肖海鹏表示,为了创新引领人才项目,中山一院过去三年引进了328名高层次人才,并以此带动拔尖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引进人才数量、质量,还是培养中的在站博士后数量都是全国前列甚至第一。“我们倾力打造的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平台,精准医学研究平台,这些东西看似跟医疗服务没关,但是能提升整个创新研究的水平、层次。”


采写 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潘曼琪



报道链接日期: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1111379476.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

日期: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