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麻醉科外派医生:赴边疆、下基层,接力走在帮扶第一线

2019-11-27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报道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发现身边党员和职工先进典型,宣传一批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业绩突出、带头服务百姓的优秀代表,今天,我们推出【榜样的力量】第十一期《麻醉科外派医生:赴边疆、下基层,接力走在帮扶第一线》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的初心是什么?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就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我院麻醉科素以“临床为本、教学为主、科研做强”为发展方向。麻醉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的紧张与繁忙,在一张张密密麻麻的每日排班表中展现无遗。表上有一“外派”栏,里面是正在援藏和扶贫工作第一线同志的名字代号。这一栏,近些年来从未有过空白。格子虽短,却浓缩了几万公里的雪域长路;名字虽小,却饱含着数个寒暑的砥砺时光。外派的麻醉医生用满腔热忱,为基层、为边疆、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健康事业做奉献,体现了信念坚定、忠于人民、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风貌,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最值得学习的榜样。

    过去一年来,麻醉科大力支持国家医疗队工作,先后派出5名中级或以上医生前往西藏边坝帮扶;与此同时,派遣1位医生参加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至广东省封开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6名医生均在当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临床与教学工作。


    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

    杨小宇医生作为麻醉科援藏先锋,遇到的第一例手术就是一名HELLP综合征重症产妇急诊剖宫产术,产妇血小板极低。面对高原缺氧、人地生疏、医疗器材极度缺乏的环境,他凭借娴熟的麻醉技术,在边坝县开展了第一例全身麻醉。正如他在赴藏后发的一条朋友圈中写道,“一切都是新的,我与队友小心检查每一个细节,特别焦虑,生怕漏掉一个环节没考虑到,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还好一切顺利,母子平安。”不仅如此,当听说由于当地没有早产奶粉,早产儿极难喂养长大,杨医生自费从网上订购奶粉赠予这位患儿。


杨小宇医生(右一)抢救患者


    在杨小宇医生开拓性的工作下,帮扶西藏边坝县已成为麻醉科一项常规工作,先后有李扬、杨璐、丘煜鑫、邝立挺医生远赴藏区,他们都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但都克服种种困难,走上援藏的接力长征之路。


边坝县医院工作人员欢迎杨璐教授(前排右三)


    榜样是一支火把,点亮周围

    李扬医生到达西藏边坝恰逢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医疗队和县医院举办了义诊活动。当他了解到该县医院只有几名持资格证的医师,却要负担全县5万余人的疾病诊治、预防保健、下乡巡诊等繁重工作,不禁为之咋舌,真正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看病难”。李医生记录到:“刚到边坝的两天,还未适应高原环境,加上语言障碍,每次问诊都要耗费更多的体能精力,医疗小队有些成员需要间断吸氧才能保持高强度工作。但面对络绎不绝,淳朴友善的藏民们,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油然而生,大家都沉浸在工作中,甚至忘记了吃饭时间。此时真正地切身体会到,祖国的健康事业,真是任重而道远。”


李扬医生(中间者)顺利从西藏边坝返回


    榜样是一涌清泉,蕴藏力量

    丘煜鑫医生是家中独子,援藏前特意让长期不适的老父亲做了一次胃肠镜检查,“这样我就放心了。”他说。丘医生在工作报告中写道:“面对医院仅有的一名麻醉医生去市级医院进修一年的人力短缺局面,迅速培养一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年轻内科医生兼任麻醉工作。从零开始,从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开始,使其在三个月后具备了独立操作及管理椎管内麻醉患者的能力。面对全县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专业知识面局限的局面,围绕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开展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的集中培训。重点开展制度培训,明确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开展新生儿急救、产科急救、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等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医疗技术培训,为藏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丘煜鑫医生(右一)在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为了更好地帮扶边坝县医院,医院决定把每次赴藏的时间由三个月延长至一年。邝立挺医生接到任务出发时,他的小儿子出生才几个月。他在给科室的报告中写道:“很荣幸成为国家援藏医疗队成员之一,初到的一周,经常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腹泻、失眠等症状,心里想着这是国家和医院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而工作两个月后,他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虽然我现在不是共产党员,但我深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我报名参加国家援藏医疗队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有后悔过。虽然我牺牲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但在我有限的生命里能够给西藏边坝县地区的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丽的雪莲,但愿在未来的援藏工作中,继续克服身体和环境的艰苦考验,发挥‘挑战极限,尽善尽美’的敬业精神,团结当地同胞,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回报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顺利完成国家援藏医疗任务!


邝立挺医生(前排右二)作为国家医疗队的一份子,来到边坝县医院


邝医生(左二坐者)参加医疗队义诊活动


    榜样是一种形象,彰显进步

    刘宽智医生作为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成员来到封开县人民医院麻醉科进行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医院党委骆腾书记在慰问医疗队时鼓励大家争取做到三个一:留下一门技术、带出一支队伍、指导医院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做好一项科学研究。刘宽智医生从规范操作流程、紧抓基础理论、推行围术期理念等关键点切入,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开展了许多新技术。他与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一起牵头,举办了“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直通车——走进封开”学术活动,把省级麻醉学术活动带入封开县人民医院。他积极参加各种义诊、肿瘤筛查、下乡扶贫送温暖等工作;走遍了封开县绝大多数乡镇,和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真正做到送医送药到基层。刘宽智医生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接近一年的帮扶工作已收到初步的成效,得到当地患者的称赞,也得到当地医院领导以及同行的赞同!但帮扶基层医院的工作仍任重道远,今后需继续发扬中大精神,不怕艰苦,克服困难,稳步推进帮扶工作的深入发展。”


刘宽智医生(左三)来到封开县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学术直通车开进封开



    中山一院麻醉科之所以能成为华南第一、全国前列的麻醉科室,不仅是因为精湛的医术、领先的教学和科研,更是因为始终不忘医者初心,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做贡献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麻醉医生的身影。奔赴前线的绿衣战士们鼓舞着全体医务工作者,把理想与信念化为行动和力量。

来源: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