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 武汉抗疫随笔

2020-02-28

    2月7号  紧张而激动
    昨夜的通知,今天出发武汉!
    在激动和紧张中,我连夜收拾行李,一早来到医院,瞬间被感动了。
    医院很贴心。已为每位队员准备了一件棉衣、一件冲锋衣、两件保暖内衣、两双鞋子,若干双袜子和一个背囊,同时还有一支日达仙。
    科室的护长和领导也很细心,准备了一些生活物品和药品,
    临行前的出征仪式更让人难忘,统一的蓝色服装、红灿灿的围巾、激昂的歌声、坚定的眼神,依依不舍的惜别,甚是感动......
    飞机上,机长和乘务员向我们表达了深切的敬意,
    窗外的天空壮阔而美丽,愿祖国的每一片天空和每一寸土地都好好的!
    无畏战斗,勇往直前,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

 



    2月9号   好奇
    今天上第一个班:8:00-12:00。由于路途较远,我们提前两小时出发。
    那时天还是黑的,一路上很冷清,微亮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协和西院。
    接待我们的是协和呼吸病区的王芬护长,看到我们来了,她眼泪差点流出来,非常动情地说:“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援,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都快顶不住了,一个多月都没有休息了,压力很大。”
    她很贴心,为我们准备了早餐。
    她很忙,一个早上电话接不停,但不乏热情,给我们介绍了医院目前的情况并熟悉了病房分区。
    即将接管的病区,49例患者,病危1例,病重31例,还有无创呼吸机以及高流量吸氧,形势的确有些严峻。



     2月10号  累并快乐着难受
    第2天上班:12:00—16:00,上车了才发现忘了贴安普贴在鼻梁上。
    今天穿防护服顺利多了。很多病人看到了我们衣服上的单位+姓名,很开心,不断感谢我们。
    今天尤其不适应的是缺氧、头痛、恶心、护目镜起雾、全身闷热,加之病房补液多、治疗多,流程不熟悉,感觉有点手忙脚乱,
    幸好有协和本院的同行帮忙,最后顺畅多了。
    下班的时候鼻翼真的压红了,我想,估计过两天就烂了。

    睡前加点油:武汉加油!



    2月11号  加油!
    今天上班流程熟悉了很多,总体比较顺利。
    我发现,广州和湖北在称呼上的一个不同,广州经常叫的“阿叔”,湖北的称谓是“爹爹”。于是,我叫了好多个“爹爹”。
    有位新收患者,入院时乘车床进来的,血氧才80%,我迅速组织大家通力协作,在有ICU经验的赵明师姐帮助下,给他上了无创呼吸机,血氧很快就上来了。
    这里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病例,111床和113床就是这样的一对。不过阿姨很乐观,对我们也很客气。我们一起加油!
    今天的耳朵火辣辣的痛,我给它上了赛肤润,希望它早点好!
    鼻子虽然贴了安普贴,但还是起了一个小水泡。幸好,还不严重。
    每天给自己打一下气,武汉加油!



    2月13号  失落
    11床走了,心里好伤感。
    不出所料,鼻子破了。



    2月15号   暖暖的幸福
    今天休息,睡了个懒觉,10点多起床的时候,发现外面下雪了,雨夹雪。
    人生第一次见到雪,居然是在武汉。
    雪中的武汉很美。我伸手去捧了一片雪花,夹杂着雨水,冰凉凉的。
    看来大家都很兴奋,朋友圈里都在刷。
    我们强大的后援力量在这个时候给我们送来了棉被、羽绒服还有雨靴、雨衣。
    天气是真的冷,但我们的心是暖的。




    2月16日   我们棒棒的!
    昨天的雪还没化,上班的路上看到被雪覆盖的树、山和路,雪后的武汉很美!
    到医院有点早,我们在医院门口合影,并为小组起了一个好霸气的名字——“驱魔队”,我们一致决定要有我们的小组文化,要有战斗精神,要给自己队伍打气加油!
    今天一例高流量加温加湿治疗仪的病人撤机了,还有好几例病人可以出院了,我们都好开心。更开心的是我们医疗队收到了一封感谢信,特别表扬了我们队的两个护士!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月17日   年轻真好
今天到医院的时候依然有点早,我们决定练习一下手舞,我们的小组文化:再艰苦也要开心快乐!保持良好的心态,年轻就是好!




2月18日 沉重......
111床的爹爹今天状况不好,抢救了。
整个过程,他的老伴113床都非常的安静,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透过床帘我依然能听到她低声的哭泣。
抢救完后,我过去看阿姨。从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害怕和无助、彷徨和不知所措。
看到这样的眼神,我也不知这个时候该怎样去安慰她。
我只能说:“阿姨,请您相信我们医生和护士,我们会尽力去救治,爹爹的生命体征都已经平稳了,血氧也上来了,您放松一下,不要太紧张,好吗?”
阿姨默默地点点头,眼泪却还在默默地流。
虽然这次抢救很成功,各种处理也很及时。但下班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


记录人:廖昌贵

整理:宫小宁 谢凤兰

指导:陈利芬、柯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