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隔离观察区的一点感受

2020-02-17

    2019年的冬天,新型冠状病毒突然闯入人们视野,造成湖北武汉上千人被病毒感染并迅速向全国蔓延,于是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抗争新型冠状病毒!

    面对凶险的疫情,在紧张有限的时间里,中山一院领导小组立即进行部署,在各科室协同努力下,中山一院发热门诊及隔离观察区于2020.1.22开始运作,而我亦光荣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前期短短的两天准备时间里,医务处、控感科、护理部的老师们亲自给我们培训,交代相关注意事项,让我们准备充分投入战斗。

    我是一名工作7年的外科护士,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次疫情,让我不由地想起了2003年的SARS,那时的我读小学,还是被保护的对象,整天看到学校里有人到处喷洒消毒水。现如今,我已成长为一名党员护士,恰逢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我毅然走进了临时组建的隔离观察区。

    起初内心是忐忑的,或许这一切都来源于对即将面临事件的未知。就像曾经家里只有老人,回家晚了,也唯有硬着头皮一个人走夜路一样。然我始终坚信,家在前方,光明就在前方。

    记得我接诊的第一个患者是在我的第一个N班,那是隔离观察区第一例疑似病人,是名50多岁的女性,瘦瘦的,体温低热、血象和胸部CT都提示可能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她来自于疫源地武汉!于是,一接班,就立即按二级防护标准做好自身防护,向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准备工作,进入观察区病房。接着医生开立医嘱,需要为患者静脉点滴药物,这种平日里信手拈来的事情在此时此刻却变成了一种挑战。身着臃肿的防护服,原本就不能随意乱动,心里紧张,加上佩戴的防护眼镜,佩戴时间稍长,镜面还是会模糊,打针根本看不清,这加速了我的紧张,于是眼罩很快又起雾了,紧张、不安、憋闷、全身发热、心跳加速,时间突然静止了......短暂的调试后,我慢慢蹲下来,握紧患者的手背,长舒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成功!

    于是,瞬间,我见到了回血!释然,又是一身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的一幕幕,逐渐开始亲身经历和体会。为更好的做好临床工作,我们每天除接诊发热病人、做各种护理治疗、宣教外,还学习各类重要文件、规章制度和标准,以求及时按最新的诊疗方案护理患者,促使其康复。

    特殊时期全国范围内防护物资紧缺,虽然医院在努力采购尽量首先满足我们一线使用,但我们依然不能浪费。为节省物资,长筒鞋套用黄色垃圾袋来替、非不得以不使用N95口罩、穿上防护服后,为减少上厕所次数,不敢喝水,只能在下班后敞开肚子恶补水分和能量......这些都是隔离观察区上班同事的常态,说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觉得有点委屈的,但想想我院除夕夜驰援武汉疫源地的医务人员们工作时都在使用尿不湿,不禁有种落泪的冲动,我们受的这点苦又算什么呢?毕竟我们身边还围绕着随时为我们解决困难、不断叮嘱我们做好防护、关怀我们的院领导们。我自己本身所在的整形外科、眼科的何护长,一直在关心和鼓励着我,每天都主动询问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叮嘱我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让我起初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平息下来。

    现在,基本流程也慢慢熟悉了,心里也没有了之前的忐忑不安了,我将继续严于律己,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服务于患者,对自己、同事、家人的负责,同时祝愿身处武汉的前线医护人员们战胜疫情,平安凯旋!愿2020年的春天能够来的更早些!       

                                                     

 整形外科、眼科  袁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