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元宵,有我在
时间:2020年2月8日
地点:湖北武汉市汉口医院
记录人:郑婉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
至鄂十二日间,我经历了种种磨练,从最初的担心焦虑,到现在的冷静沉着,我逐渐适应,也愈有信心。家人从刚开始的担忧,变成了支持,他们仍然不断嘱咐我注意身体,要照顾好自己。
今天是 8点的班,这是最为忙碌的班,如往常一样,天微亮,我与战友们便坐上了前往医院的车。在路上,我回想起第一次去汉口医院上班,那时我害怕迟到而延误工作,便早早起床踏上征程,望向窗外城市的消寂,却无法想象这曾经车水马龙。
到了医院,我走楼梯来到了三楼,在一间废弃的房间里,熟练地换上手术衣。接下来是开始工作前最为重要的一点---穿隔离衣。首先,我进入一个房间,这里是相对清洁区,摆放着所有的防护装备,穿好隔离衣。今天的护目镜依旧是起了雾,想起上次用安尔碘涂抹眼镜,虽然能有效防止起雾,但极为刺激眼睛,一戴上便不停飙泪。今天战友们在尝试用洗洁精防起雾,我试后也觉有有效。一切准备就绪,于是穿过缓冲区,走进了病房。
今天我负责危重症患者护理,心里忐忑万分,一上班便开始紧张地抢救工作。每日工作中都难免存在抢救,每当大家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挽救过来后,内心都无比满自豪与欣慰。可是今日我们虽竭尽全力,却未能将其挽救,大家内心皆沉重不已,却仍然投入接下来的临床工作中,因为我们更明白,还有更多的生命需要我们全力守护。
我和文姬共同接管病区最重的几位病人,他们都需要绝对卧床,呼吸困难随时可能面临抢救。这里面最重的病人u3床,鼻子同时上着三个供氧装置:一个是无创管道,连接呼吸机;另一个是普通鼻导管,连接制氧机;最后一个是面罩给氧,连接大氧桶。只要其中一个供氧装置佩戴无效,血氧饱和度就会迅速下降。目睹了隔壁床患者的抢救,他开始焦虑不安,一旦机器报警,他便立刻大声呼唤。我理解他的担忧,于是我们用专业知识通俗易懂地为其耐心解释:“这个有创呼吸机的报警我们会及时处理,请您不用担心。”过了一会儿,他却又大声呼叫,原来他担心氧气桶的氧气不足。为了不让他担心,我们便重新搬新的大氧桶放在旁边,他才终于平静休憩。虽要照顾别的病人,我仍时刻关注他的呼吸,看他的血氧与心率,看到他呼吸平稳,我才安心继续工作。
U2床的老伯,虽然也是鼻导管加面罩给氧,但他能在床上稍微活动,还是能让我略微放心。每次帮他完成治疗后,他都会非常诚恳地对我说谢谢。这几个重病人里,还有一个让我最放心不下的,是u1床的老奶奶。她是位老年痴呆的患者,因家人无法联系,所以只能完全托付给我们。这位奶奶血氧情况最为平稳,用普通的鼻导管低流量维持,由于老人痴呆,她像小孩子般无法自行进食、大小便,需要我们为其喂食、协助更换纸尿片。缺乏家人陪伴的她会像孩子似的哭泣来寻求关注,每当我安抚完后,她就平静下来,静静的看着我干活。
时间在忙碌中流逝,下班时,我突然想起今日是元宵节,我对大家说:“元宵节快乐!希望这场疫情结束,大家都可以与自己亲人团聚!”回到酒店,酒店为大家准备了暖心的汤圆过节,我和战友们开心地手举汤圆的照片拍照留念。
远在他乡的我也感受到了暖如春风的爱,望着窗外黑夜,缓缓默念:“元宵节快乐!”
我们的元宵节
整理:李锦霞
指导:陈利芬
20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