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一天工作

2020-02-19

时间:2020215日 星期六  雨夹雪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病区

记录人:许继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员:李智英(区护长),卫政登(副区护长),吴林珠(组长),姚典业(副组长),许继晗、周成利、房慧杰、孙爱群、段妍妍、郭敏、郑华文

 

    今天是到武汉8天来最冷的一天,昨天晚上开始下雨,今天早上下雪了,雨夹雪加上大风,好冷啊!这种天气真想一直窝在被窝里,可是我们今天要上8:00~12:00的早班,515分起来匆匆洗漱完后赶坐6:00从酒店出发的专车,一上车就收到惊喜:我们医院的领导得知今天要降温,后勤部给我们送来了暖暖的大衣,冲锋衣还有雨衣。感觉医院就像是自己的妈妈一样,不断的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想方设法地为我们一线的人员添置一些急需的物资。此时此刻,天气虽然很冷,让我顿时觉得在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里,每个人的心是暖暖的。

    自来到武汉协和西院六楼东担当护理先锋兵以来,我们就是一个连续排班的模式,8天来我只休了一天,而这天是因上0:00~4:00的班,白天休息,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大家对于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都淡忘了,繁忙的工作让我们没有时间去思念家人。重要的是一定记住每天自己的班次,要做的救治任务,想着一个个患者痛苦的表情,求助的眼神。


 


    到达医院时,气温更低了,由之前的雨变成了雨夹雪,大风裹着霰粒子不断的向我们脸上吹打,在医院拐角的地方,感觉到自己几乎要迎风飘舞起来了。环境还是冰冷的,可是我们的内心是火热的,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后援,更有需要我们的患者在等着我们。

    今天我所管的是13房那个大通铺,一共15个病人。在我脑海中是主任护长们一遍遍的话语:“患者安全,前排就坐!”在这特殊时期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啊!交接班时发现还没打印输液核查本,核查是电脑系统是旧版本较复杂,经调试后我应用实操终于打印出来了,当然在这个特殊疫情期间,如何更好管理病人服药、膳食,防交叉感染更是重中之重,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去改善。




    护理一个气管切开的病人,在帮病人换药过程中会从其切口喷出大量含有病毒的痰液,这是极其危险的,然而此时我的护目镜已经模糊不清,我戴上了面屏做好防护,带上之后更加的模糊了,但凭借多年神经科疾病护理的经验,我顺利的帮患者更换了气管内套和敷料,患者感觉舒适了,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

    还有135床是一个特别的患者,情绪比较偏激,总是有事没事都要不断的呼唤护士,病房里的病人都比较讨厌这位大叔,但是本着自己的工作职责,我主动的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大叔的外孙也是新冠肺炎,他还曾说过,如果他的外孙不在了,他就要自杀。面对这种有自杀风险的患者,我们主动关心他,不断鼓励他,配合治疗一定可以战胜病魔,并做好“三防”措施,密切观察,巡视及时发现他的血比较低,按医嘱使用面罩吸氧、心电监护仪,在给予面罩吸氧和心电监护之后,血氧饱和度也上升在99~100%,患者的心情逐渐平复,我想这位大叔,不仅需要面罩吸氧来提高的血氧饱和度,同时要给他以心理安慰,感受到我们都在关心他。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及时的帮助他,在护理这个患者的过程中,我更认识到动态、持续观察病情的重要性,病情观察不只是身体,同时要重视关注心理,而在其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病人相应的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措施。这时,132床的阿姨急切的对我说,为什么我一直都没有补液,是不是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我笑着对阿姨说:“阿姨,我们对每个病人都是一视同仁,您的补液还没有来,我也一直在关注,只要来了我就会及时给您输上”,后来我及时帮她上了补液,她会心的笑了。其实病房各种各样的人住在一起,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尤其是在这种被隔离的情况下,有的患者亲人突然离世了,他的内心都是沉重的,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我们要理解他们。整个4个多小时,我的护目镜面上全是雾水,我甚至可以看到一颗颗水珠,这对我打静脉留置针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要知道这些病人全是老年病人,已经打了好几天的针了,手上的血管已经很难看到了。因为戴着手套已经摸不到血管的弹性情况,又只能透过护目镜的余光,然后按照自己所学的解剖位置,摸着患者血管来打针,三个留置针全都一针见血,希望自己一直都是这么棒棒的!

    不停的忙碌着,时间又显得那么短暂,直到下班发现自己的洗手衣已完全浸湿,防护服领口已挂满汗珠。虽累但想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帮助患者者,,甚至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我们就是拯救他们的天使,我感到很欣慰!很骄傲!

 

 

                                                 整理:苏永静、叶莉

                                           指导: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