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临危不惧,方显中一本色
时间:2020年2月17日
地点: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孙玉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清晨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头,我像是被阳光拥抱着。下班后回想昨夜工作,感觉自己又有了成长。
昨夜分管15位重症患者,其中一名“嗲嗲”患者病情危重,持续高流量面罩吸氧,身子轻微动一下,便会呼吸急促,血氧直线下降到80%。简单的翻身,对他来说是一件危及生命的动作。每次为他翻完身后我都会守在他床旁,直看着血氧到94%以上才放心离开,而“嗲嗲”也会毫不吝啬地朝我竖起大拇指,并挥挥手示意让我去忙其他的事。
“准备气管插管!”耳边传来了医生的急促的语音,原来是另一个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我立即准备插管物品、药品。可是由于各项物资的缺乏以及消耗,病区内许多物品不齐备,立即去他科借用物。与此同时,同组的另一位老师出现了胸闷、恶心等不适,我之前也经历过,感同身受,便对她说:“老师您先出舱休息会,我来吧!”“我再坚持会,没事的。”“我知道您很难受,这里有我,放心!”
随后我接管了老师负责的13个病人。再把我对自己分管的所有病人都仔细巡视了一遍。尤其是气管切开的患者,因为我是一名咽喉科的护士,深知气管套管堵管的危险。对每个病人我都会仔细检查敷料是否干洁,气道是否通畅,确保暂时无碍后便快速地去准备气管插管的用物。
在医生准备插管前我已将所有的用物备于床旁、摆放好位置,整个操作过程与医生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在夜班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做好预见性护理,备齐用物,能使抢救时不慌乱、不浪费时间。这是我在临床工作时保持的良好习惯。下班前,病人气管插管术成功,其他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下班后,同组的老师为我们取名为“犀利三人组”,并特别夸赞了我。此刻我十分自豪。
我想,这得益于医院的各种培训奠定的扎实基础,而且在耳鼻咽喉科工作的4年,积累的经验犹如一笔财富,让我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惧。而往后的路途遥远且艰险未知,我会不断的成长,这也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期许!
整理:黄平 许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