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奶奶说:“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时间:2020年2月18日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黄淑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
今天是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进驻武汉协和西院的第10天,也是我来到呼吸二区隔离病房上的第7个班,第一个从凌晨0点--4点的大夜班。由于上班路途较远,我们提前两个小时出发。在车上闭目养神,为夜班积蓄能量。
现在上班穿、脱防护服更加熟练了,目标是防护到位的同时增加舒适度,以便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今天我为小组成员找到三个新的防护目镜,我们用碘伏做防雾处理,效果还不错。穿戴整齐,互相鼓励,互相检查完毕后进病房。从14楼清洁区进入到13楼隔离病房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清理缓冲间脱下的防护垃圾。今天,我们清理出了7大袋垃圾,并按控感要求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打包好放到规定位置,护目镜和防护面屏用蓝色大垃圾袋打包好,经过4人通力合作,缓冲间瞬间变得干净了许多。相对于以往每次上下班经过这里,面对“堆积如山”的防护垃圾,心情沉重又紧张,现在的心情轻松舒畅多了。
今晚共有48名患者,其中重病38人,病危10人,有创呼吸机2台。由我们小组成员3人加上1名协和的老师共同管理全区。文清德组长分配任务并承担了2台有创呼吸机的4号病房,我负责分管8到13房共15名患者,其中病危5人,心电监护6台,无创呼吸机1台,高流量湿化治疗仪2台。与上一班战友进行简短而重点突出的交接班后,我开始进行所管患者的治疗。由于隔离病房内没有家属陪护,危重卧床患者所有的生活护理也由我们责任护士来完成,倒水喂药,翻身清理大便,更换尿不湿,整理床单位等等。
92床的崔奶奶是位82岁的危重患者,活动后气促明显,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和床边心电监护。每次看见我们到床边,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她都坚持要爬起来感谢我们,说一定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崔奶奶平时也不喜欢用尿不湿,我们就备好便盆在床边,方便取用。凌晨一点左右,我在11号房间刚执行完补液,听到门外有铃声响起,随即走出去,铃声却停了。夜间当班的人力比白天少了一大半,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多数患者睡得迷迷糊糊,因此,夜间的铃声更要提高警惕。我担心哪位患者有急事又不小心按掉了,快速前往有危重患者的病房巡视。果然是92床的崔奶奶。我马上过去,见崔奶奶爬起来很着急说要小便,气喘得厉害,我快速瞄了一眼心电监护:心率126次/分,血氧85%,我一边安抚奶奶:“奶奶,鼻子深吸气,别着急,我马上帮您!”看了一眼便盆后,马上清理干净,协助奶奶躺下放置便盆,继续安抚奶奶。帮奶奶清理干净后,她紧紧拉着我的手,带着哭腔说:“人老了很多事情自己弄不了,难受啊,总是麻烦你们,这可怎么办啊?”听得我心里一阵难受。我轻轻握着奶奶的手“奶奶,我刚才在输液,听到铃声就赶过来了,您受苦了,你有任何需要帮助的,我们都会想办法帮您解决的,别怕,有我们在!我晚上会多来看您的,好吗?”
“那你明天还上班吗?”
“我明天下夜班休息啦,不上班。”
“你不上班那......”
“我后天上班,后天我在的,奶奶!”我马上安抚奶奶,
奶奶这下开心了,拍拍我的手:“好!好!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听到这句话,鼻子一酸,眼泪忍住了,心里却再也忍不住了,我被奶奶深深地感动到了。这是多么深厚的信任和依赖!躺在隔离病房里的患者,远离了家人,面临疾病的折磨和死亡的风险,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内心是很脆弱的,身边只有我们医护人员,如果我们不帮他们,谁来帮他们呢?被患者需要是一种幸福,她们的肯定和信任是我工作的动力,能帮助到他们,我很开心。
我的手握紧了奶奶,“我下班了,我的同事们都在,她(他)们都很好,她(他)们和我一样都会帮助您的,您不用担心。”
“好的,我不调皮,我乖乖听话,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奶奶说完,闭上眼睛安静睡觉,双手还紧紧抓着我,我轻轻把手放下,给奶奶盖好被子,心疼地轻抚奶奶的额头,轻声呢喃:“奶奶,您安心睡觉,我在呢,不怕。”隔着三层手套,不知奶奶是否能感受到了我的温度。此时,心电监护上的数字,心率回落到98次/分,血氧97%,检查了呼吸湿化治疗仪的工作状态,门外铃声再次响起,我放心地走出病房,转入下一个房间继续工作。
凌晨3点多巡房,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湿化水刚好用完了,于是我拿起治疗车上备好的灭菌注射用水准备更换,病房较小,仪器设备多,手上拿着湿化瓶,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放。这时,我看见奶奶已经醒了,左手伸了出来。我懂啦,于是把空湿化瓶放在奶奶手上,小心拔下针头,换上新的湿化瓶。奶奶说,“你要小心一点,别扎到自己。”我拿起奶奶手上的空湿化瓶,握握奶奶的手,“谢谢奶奶关心,谢谢您帮我,我会小心的,您再睡会吧。”
凌晨4点多交完班,进到缓冲区,按照防控指引认真脱掉防护服,洗手衣已湿,卸下一身盔甲,顿时轻松了许多,回到清洁区做好耳鼻眼面部清洁消毒,换上干净衣服,全身喷洒酒精消毒。5点半坐车回程。经过一夜奋战,大家显得有些疲惫。车内开着窗缝保持空气流通,一阵阵寒意侵袭腿部,好在穿了两双袜子还贴着暖宝宝。车窗外空荡荡的马路上,路灯飞驰而过,远方灯火阑珊处,天灰蒙蒙些许泛白,我靠着椅背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冰心奶奶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这不正体现了护理的温度吗?在我们尽心尽力救治的同时,以专业细致的优质护理,带给患者温暖,增强他们对抗病魔的信心,就是我来武汉最重要的意义!
“最艰难的是等待,最美好的是值得等待!”我相信,武汉定会迎来生机勃勃、满园春色!我相信,我们中山一院医疗团队一定会给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负众望!我相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定可以早日打赢这场战“疫”,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欢笑,热泪相拥!
整理:宫小宁 谢凤兰
指导: 陈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