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焦虑患者像小孩,我们要像照顾小孩般的呵护他们

2020-03-04

时间:3月1日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雷阳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


  2020年伊始,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不安与焦躁,有些人甚至要直面天人永隔,尤其是身处漩涡中的武汉。


  2月7日我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医疗队的队员驰援武汉。在隔离舱这种特殊的治疗环境下,我看到了疫情下的人们对生命的渴望,看到了人性表现出来的极度焦虑、孤单和无助,看到了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处于紧绷状态的神经。


  52床阿姨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患者。


  那天是2月26日,早上8:00,我们正准备大交班。52床阿姨从病房里走出来,见到防护服上写着“中山一”的人就说“你们优秀的团队走了,我没人照顾了!”“我知道您们辛苦,您们要休息,”......因为正是交班时间,大家都在忙着交班查本,虽然有点诧异,但我没有多问,就先安抚阿姨,让她先回病房等我们,忙完这会儿过去找她。


  过了没多久,大家都纷纷投入到一天紧张的工作中了。阿姨又从病房里出来了,一副焦虑不安的样子,她不停地在护士站前的走廊来回走动,嘴里反反复复念叨个不停。我依然是主班,看阿姨那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停下手里的活,叫住了阿姨。“阿姨,我是中山医的,您有什么事,来跟我说。”然后她开始找我倾诉......


  原来,她发现,这几天病房里之前她熟悉的声音不见了,熟悉的名字也逐渐消失不少,反倒多了些新面孔。阿姨说的没错,最近这几天我们二区的确做了人力调整,我们病区部分中山一护士被抽调到了对面病区,同时注入了来自其他省份的新的医疗和护理力量。


  “她们不懂我的需要,她们不懂仪器的操作,她们不懂病房的环境……我想你们中山一院的护士,您知道,我将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住了的呀,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的护士让我树立了信心啊……”


  我耐心听她讲完,然后说:“阿姨,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这是我们的工作调整,也是为了其他重症病人的需要。虽然部分护士被调走了,但是我们的护长、还有大部分骨干都没有走啊!”“再说了,新来的医务人员,需要一点时间适应新环境和物品,他们也一样很优秀的““您放心,您没出院我们是不会走的。”......


  那天,阿姨加了我微信。之后的几天,她常给我微信。她就像小孩子一样,有很强的倾诉欲,跟我聊家里优秀的儿子、儿媳、小孙子,还说每天晚上都视频,他们都希望她能早点回家;她还说:“我知道你是中山一的护士长,我在你们官网上查了你的情况。”我鼓励她调整好心情,战胜病魔,还将她的状态告诉了同事们,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她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守护她。然后每天到病房工作的时候,我都特意跑到她床边,和她打招呼,就为了能让她多一些的安心、踏实,不再焦虑。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负面情绪。像52床阿姨这种心理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并不少见,还有一些是沉默型的,他配合你的治疗,却不和你交流。记得我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病房里到处都死气沉沉,没有生气。不过,随着整体的人员配备和治愈效果不断改善,随着我们医护人员每天无处不在的鼓励和加油,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这种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都说”医人医病医心!”心理护理在当下的护理工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又凶狠的疫情面前。愿世界少一些“焦虑”,多一分安宁!






整理:宫小宁 谢凤兰

指导:柯彩霞 陈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