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在武汉,我们不惧艰险、毅然前行 ——记驰援武汉医疗队护理1组先锋战队
时间:3月2日
地点:湖北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房慧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
古话有云:上帝无法亲自施爱于人间,于是创造了天使,天使降落凡尘,便化身为护士。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第三批队伍部分成员,我们不惧艰险,毅然前行,协和医院西院区六楼东病区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护理1组先锋战队”由此成立。
吴林珠,主管护理师,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护理工作,驰援武汉期间,她担任协和医院西院区六楼东病区“护理1组先锋队”组长。她就像个“大管家”尽职尽责,努力照顾和保护每一位组员,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状态,必要时予以及时疏导。在这里,她亦师亦友,既是生活中的知心姐妹,又是工作上的专业担当!
姚典业,主管护理师,管理学硕士(MBA),广东省手术室专科护士,担任省级专委会常委等多项职务,曾赴香港进修学习医院管理与护理服务课程。目前担任协和医院西院区六楼东病区“护理1组先锋队”副组长。他舍小家,为大家,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夜以继日奋战在条件艰苦的疫情防控一线,多次得到病人的赞许,生动诠释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崇高精神。
许继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一科的一名主管护理师,负责科室的在职培训和进修护士的教学工作。已是儿女双全的她,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活泼开朗,性格直爽,带着孔孟之乡的谦和有礼,好学上进。作为护理排头兵先锋队的一员,与同事精诚合作,不惧风霜雨雪,奋勇向前,积极参与疑难复杂病例的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和抢救工作,突显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周成利,护理师,2006年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服务病人至今已14年。疫情发生后,虽然不是党员,甚至家中还有1个2岁的宝宝,她仍然第一时间申请支援武汉与病毒做斗争。成利老师说“有了大家平安才有小家的安康,我们都是一家人”,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彰显了作为一名护士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这一刻,她不再是娇弱的妻子,温柔的妈妈,而是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和病毒抢时间,抢生命,给所有小家带去希望,帮助大家能够早日走出阴霾,享受生活!
郑华文,护理师,广东省男护士工作委员会青委和广东省儿童重症委员会委员,2015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工作至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华文主动报名支援武汉,离开心爱的妻子,只身赴鄂。华文的妻子也是一名护理人员,独自挺着孕肚上班照顾病人,独自做产检,没有人在身边帮忙照顾、嘘寒问暖,还要担心在前线丈夫的安全,她选择了理解和支持,无怨无悔。
夏洋洋,护理师,就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至今工作4年余。她性格内敛、但乐观向上,作为中山一院第三批援汉的医护人员,她始终坚信,武汉有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帮助,疫情将会很快会过去,她熟悉的武汉人民将会很快回归正常生活。
郭敏,于2018年入职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妇产科,本着良好的道德以及崇高的职业素养,积极报名驰援武汉,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以及未知的环境,家人既担心又害怕,但最终选择了支持,她们坚信我们都会平安归来!
孙爱群,于2015年11月加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心脏监护室。平时工作一丝不苟,像一只勤勤恳恳工作的小蜜蜂,生活中是一个爱宅家,喜欢胡歌,是妈妈木的铁杆粉丝。
段妍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她虽然年龄小,但是专业对口,基本功扎实,在这场“战疫”中展现出了这个年龄少有的沉着、稳重与担当。她总是说:看到这些患者,我总是能够想到他们身后的无数家庭,我是一名护士,照顾好患者是我的责任,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各自团聚。
房慧杰,护理师,一名风湿免疫科护士,轮转过呼吸科、胸外科、ICU等科室,已完成规范化培训。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勤思善学、技术过硬,这是大家眼中的我,但在我看来,目前的我尚且不足以支撑这些赞美,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攀登不止是我奋发向前的目标。只希望在这段并肩作战的时光里,我能像个开心果给大家带来欢乐,让大家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得到一丝放松,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一定要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
也曾因为一句赞美,我们欣喜;也曾因为一句鼓励,我们欣慰;我们也曾徘徊,我们也曾迷茫,但我们始终相信人生是一场充满希望的旅程。“护理1组先锋战队”并肩作战,不久将来,我们必将取得胜利,战胜疫情,定会以最好的自己,迎接那一场春暖花开的盛宴。
武汉,我们来了!我们一起加油!
指导:柯彩霞 陈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