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生命之托 重肺之康复 ——记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肺康复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时间:2020年3月9日
对援鄂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见证患者生命体征趋向稳定、精神越来越好、甚至能够成功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近日,协和西院区呼吸一区收治的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76岁的余爷爷,入院不久患者就出现了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医护人员立即组织抢救,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实行保护性肺通气、俯卧位通气,采取积极的抗感染、保护器官功能等治疗措施,护理团队则制定了周详的护理方案,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经过十四天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终于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转危为安。
余爷爷病情的每一次进步都令医护人员欣喜,在长达十四天的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因存在肌肉损伤,所以肢体活动及呼吸肌功能还未能恢复到发病前状态,为了加速余爷爷的肺部康复,让其早日回归家庭生活,中山一院护理团队队员带着问题,对其进行了一次关于早期肺康复的护理查房。
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专委会主委,中山一院护理部成守珍主任在了解病人情况后指出:早期的肺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使患者呼吸力度均匀,有利于加强呼吸肌的强度、耐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在患者鼻导管吸氧且血氧饱和度93%,即可使用呼吸训练器实施促进肺康复训练。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是患者通过吸入空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增大,肺泡随即扩张,肺容量增大,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的目的。
黎渐英护长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目前患者神志清,能配合操作,予双腔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可维持93%以上,没有使用血管活性药,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呼吸训练!
于是,黎渐英护长立即带领廖昌贵等护士指导余爷爷使用呼吸训练器:含住咬嘴吸气,以深长均匀的吸气使呼吸训练器浮子保持升起状态,并以均匀的呼气使浮子保持升起状态。最初,余爷爷因急切地想让自己尽早恢复,想一开始就将呼吸训练器的三个小球一起吹起来,结果适得其反,效果不佳。黎渐英护长鼓励说:“余爷爷别着急,我们一步步来,一定会成功的。”护理团队对余爷爷制定了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肺康复处方,训练时长以每次训练至不感疲劳为宜,循序渐进,并结合肢体运动训练以辅助恢复肺功能。实施肺康复过程需按照护理方案,一步步地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并密切监测,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持之以恒地落实。
几天后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患者在中流量吸氧时血氧饱和度达100%,且自觉呼吸训练时更轻松,可耐受的时间更长了。这让同患新冠肺炎的妻子感恩地对我们护理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成守珍主任在患者床边查房(成守珍主任、黄天雯护长、患者妻子)
黎渐英护长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
护理在务实求真,促进健康的同时,以科学的方法为患者谋求有益之事,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可以让患者树立起信心,有效准确地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中山医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供稿:黎渐英
指导:冯月蓓 陈利芬
2020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