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山河定无恙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记录人:甘水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
2020年是一个历史铭记的年份,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展迅猛,我每天两点一线的行色匆匆,就这样,我已经在武汉度过漫长的53天了。
2月7日 天气:阴天
回想援鄂那天晚上,仿佛就是昨天。依然记得那晚天气特别冷,我下班后在家如常的准备晚餐,那天思绪不宁,因为我时常想着报名援鄂事。刚吃完饭,我就收到紧急集结赶赴前线的通知。这是个沸腾的夜晚,沸腾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刘晓红护长和科室的同事们,她们忙而不乱的为我准备行囊。她们非常细心,保温杯、常用的药物、生活用品,以及各种零食,准备一应俱全。而我,是那么的泰然,没有了之前的心绪不宁。我带着点焦虑和兴奋,坐上了去机场的大巴,车下聚集着前来送行的姐妹们,她们含泪叮嘱我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那刻我被自己感动,被姐妹们感动。带着祝福的我,毅然踏上了援鄂的征程。
2020年2月9日 天气:晴
今天是我到武汉上班的第一天,回想今天的一天,感觉自己是人在囧途,干了十多年的护理工作的我一下成了菜鸟。今天我穿防护服就花了一个多小时,进去隔离病房后,发现工作量比我想象中要大,环境、工作流程不熟悉,而且在层层口罩,层层的防护服下,变得举步维艰。那刻我觉的自己倍感压力和焦虑。漫长的四个小时的首班结束了。由于脱隔离衣耽搁了时间,我错过了回酒店的班车。凌晨12点,我错过了班车的,在寒冷的空气中自己萎缩在一个角落,我默默的等待4小时后的下一班车的到来。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的身体有点瑟瑟微抖,因为我已经八九小时未进食物。那一刻,我突然绷不住了!
2020年2月10日 天气:晴
太阳依旧冉冉升起,在成守珍主任、李智英护长的指导和关怀下我快速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随着人手安排的合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病区物品放置固定化后,我们医护的工作也逐渐上了轨道,我在隔离病区的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每天上班管床8到10个病人。在隔离病房里,没有家属陪护。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照顾都落在我们护士身上。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如发现问题还要及时给予疏导。
2020年2月28日 天气:雨
2月25号那天收了一个特殊的病人,一个从外院转来手术后的病人,她留置有胸腔引流管、胃管,只能在床上大小便。有一次,我协助她床上小便时发现阿姨在偷偷抹泪。我便问:“阿姨,您怎么了,有什么不舒服吗?”阿姨摇摇头说:“我没有不舒服。我是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得了这个病,连累你们了,还要你帮我倒尿。”原来阿姨因为身边没有亲人照顾,事事都要叫护士帮忙,她觉得愧疚。同时,她觉得自己被隔离有点委屈,想家了。了解情况后,我一有空,就跑去跟阿姨聊天,开导她。慢慢的她也逐渐放下了顾虑,变得开朗。病情也慢慢地好转起来。几天下来看着病人在自己的护理下好转了,内心颇有成就感。
2020年3月1日 天气:晴
已经援鄂快一个月了,病房里多数都是老年病人,给他们打针抽血,对于一个身经百战的我来说还是颇具挑战的。昨晚上夜班,同组的一个病人血管情况比较差,同事打了三针都没打上。同事焦急了,病人也打怕了,拒绝打针。但是病情需要,不能不上药啊!我挺身而出,我解释道:“我已经在儿科工作11年了,小朋友的血管细细的,我都可以打得上,让我来帮你打好吗?”病人一开始是犹豫的,后来我细细的讲述了我在儿科病房所经历过的事情,他终于被我打动了,我突然压力大了,我顶着压力,仔细地选择血管,小心缓慢的进针,一针见血地打上了。那刻,我长嘘一口气。他也松了一口气,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病人的表扬,给了我工作动力,让我更有信心走下去。
3月6日 天气:晴
昨晚10点多收了两个特殊的病人。他们是从方舱医院转院过来的,两位60多岁的阿叔。接诊他们的时候,其中一位高个子阿叔提出:“能不能安排我们住一个房间?”我就问:“你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住同一个房间啊?”高个子阿叔说:“我们没什么关系的,是在方舱医院住一起的病友。”然后他指着矮个子的阿叔说:“他耳朵不好使,听不到你们说的话,我跟他住一个房间,可以帮着他一点。”得知情况后,我们安排了。那个高个子阿叔就像哥哥一样,照顾听力不好的阿叔,犹如亲人般。不仅帮他听着我们交待的注意事项,而且还耐心的指导施行。病友如战友,共同经历生死。没有家人亲人陪伴在旁,病友们就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如同亲人。那刻我感动万分,病毒虽然隔离了人,但从不隔离爱。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我们定可战胜病毒。
2020年3月30日 天气:晴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病人康复出院了,疫情也得到控制,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也开始撤回了。我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那么的自豪,我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战士。疫情未完全控制,我们还需留下,战斗到最后一刻。我想和煦的春风必将吹走寒冬的凛冽,生命的繁花也会如约绽放。我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春暖花开时,山河定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