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内科三支部:举办健康科普讲座,关爱IBD患者
IBD是一类免疫失调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且是终身的慢性疾病,经常反复发作,患者长期面临身心的痛苦和经济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近年来IBD发病率日益增加。
在5·19世界IBD日即将到来之际,消化内科于近日举办了健康科普教育讲座。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盛洪、消化一区护士长黄美娟、护士张颖璠分别作《解读IBD的诊断与检查》《治疗IBD,坚持最重要》《轻症IBD患者如何吃?》讲座,并针对现场听众的提问逐一答疑。消化内科医生护士、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患者及家属、中山大学学生等约30人参加现场讲座。同时,科普讲座通过网络平台实时视频直播,共计300多人次在线观看。
张盛洪教授从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治疗及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在妊娠期的用药安全、新冠疫情期间及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阐述。
张颖璠护士就正确认识炎症性肠病、并结合几个典型病例强调了依从性对于IBD患者的重要性和炎症性肠病患者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等,她鼓励患者们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保持心情愉悦。
由于疾病本身、并发症和药物治疗等原因,IBD患者在营养吸收方面存在困难,营养不良在患者群体中非常普遍,而饮食中所含的不同营养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BD患者的营养状态。黄美娟护士长从IBD患者的营养状况、轻症IBD患者适合吃什么等问题展开,对各类IBD患者的膳食管理进行指导,她表示:炎症性肠病患者大多数存在营养风险,积极参与饮食管理,通过科学饮食提高胃肠道耐受性,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体质最为重要,吃动结合有利于疾病恢复。
活动现场,IBD患者及家属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并就炎症性肠病患者如何接种疫苗、饮食方面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情况等具体问题针对性地向专家提问。患者们通过健康科普讲座更全面地了解了病症相关知识,对于治疗也更有信心,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内科三支部 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