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2月2日驰援日记:老伯吸上氧,流着泪一遍遍说谢谢!
广东医疗队驰援武汉已经九天。尽管全国对武汉支援陆续到位,一批批医护人员相继前往,但这场抗“疫”形势依旧严峻。
我最大的感触是,这里的确是艰苦的“战场”,医疗防护物品缺乏,对患者的供氧问题尤为突出,基本达不到患者吸氧的标准,满足不了患者吸氧的需求。我们进驻后,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使用氧筒等,但仅能解决小部分患者问题。
武汉医院此前只有医生护士坚守岗位,没有护工和清洁工。我们到来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向患者派饭、清扫拖地、处理垃圾等。工作量远远超过广州,大家都很累,但丝毫没有退缩或者推卸。每个人都努力坚持,特别是看到病人微笑或者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是值得的!
今天在接班的时候,有个老伯面对吸氧压力不够的问题,他一直在喘气很厉害,很难受,氧气压力表都快到0了。我赶紧去隔壁组联系“大炮氧筒”,跟几个同事一起把沉重的氧筒推到床边。然而,问题又来了:氧筒上面的旋钮打不开!我们几个女生,只能够用扳手一点一点扭开,给老伯吸上氧了。他缓过气后,对着我们一直在流泪,艰难地说了一句又一句:“谢谢!”
在忙碌完临床工作或值班任务后,李美平每天都会用日记或者思想汇报的方式记录工作和生活。
前两天,我遇到了女生的生理期痛,痛得只能弯着腰捂着肚子慢慢走路 。当天本来是安排4个护士轮班,但其中一位队友心率加快,另一位队友腹泻。病房里离不开人,和她们相比,我觉得我的症状要轻一点,就坚持去上班了。后来几个队友轮流值守,顶过了这两天。
图说:李美平作为中山一院医疗队的宣传员,记录下队员工作中的画面
我们“广东战队”在关键时刻团结互助,真的让人很暖心。离开广州来到武汉的这九天,所有医疗队员们付出了200%的精力和努力,只求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虽然累,但值得!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何旭鹏 彭福祥
报道链接:https://pc.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141362?site4
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