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媒体】中山一院援汉医疗队谭双全: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2020-02-15

今天的班是早8:00~16:00,我们还是谭卫平,李海,邹外一,左可军和我5人一组。凌晨5:18起床,快速洗漱。5:45提着昨晚准备个人物品下到大厅:上班一次性垃圾袋里装的是一个N95口罩、1个外科口罩,2个一次性手术帽,一套洗手衣,1小瓶沐浴露、 1小瓶洗发水(从隔离区出来脱下防护服,第一时间洗澡),1小瓶喷雾酒精,1小包棉签(棉签清洁鼻孔和耳朵),1双袜子,1包巧克力(充饥用),1条毛巾(洗澡用),1条一次性内裤。




驻地已经准备了早餐,和驻地工作人员道了声“辛苦了”,领了1包牛奶,1个鸡蛋,1份粥和一盒面点。




大家清点人数(今天一院的医生和2院的护士一趟车)上车。6:00车从驻地门口开出,路上还亮着昏黄的路灯,车内大家一个个都在闭目养神,保持体力。




6:30分,车抵达医院门口,司机大哥辛苦了!



6:38进到5楼东边清洁区2号室,开始吃早餐,我挺能吃的。




和太太(她也是医生,昨天二值在医院没有回家,两个娃在家里给大姨带着,还要顶住心理压力,不容易,写到这,我流泪了)发了条信息“早上好,已到医院开始上班了”。太太很快回了信息,立马短短视频了一下:相互嘱托,小心一点,小心一点,吃多一点。




旁边李海医生因为要第一批进隔离区,早餐吃的比较少,特别不敢喝牛奶了(怕到时憋不住小便)。




这时接到群里汇报 “病区50张床50个病人,全是重症和病危患者,压力山大啊!。 本院/本病区职工临床诊断人数:0;本院职工确诊人数: 0(危重/重/轻)” 零感染 7:11大家相互打气、加油: 穿洗手衣的谭卫平、左可军、李海准备先进隔离区查房;邹外一和我暂在清洁区开医嘱、写记录(黄色垃圾袋里是我们今天的防护物资);4个小时后轮换。




上午开完医嘱,写完会诊;队长朱庆棠教授,副队长罗益锋副教授,内科邹外一副教授、郑勋华副教授和我一起在讨论死亡病例,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更好地为其他病患服务。


    将近12:00,匆匆吃完中餐,仔细穿好防护设备,和罗益锋、郑勋华副教授准备推着CRRT机到隔离区,接替小伙伴们。


    隔离区下午班的护士们,聚在一起为自己打气,为武汉加油!



      有幸和我们科室的两位护士(周春燕、沈常祝)在隔离区会师。



        学习新冠肺炎患者肺部CT的典型影像。


          这个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带着笑容给我们送出了大拇指! 下午隔离的工作多是观察重病,安慰患者(很多病人紧张,焦虑、害怕,气促加重;安慰后呼吸平顺、血氧上升)时间很快过,这使我想起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16:26 刚从隔离区出来,冲洗完后,群里收到后方第二批保障物资抵达驻地的好消息。



              17:15离开病房,来到医院门口,准备坐车回驻地,回首一看,总觉得医院上方的天空特别蓝。



                返程的车上,看到灿烂的阳光。


                  回到驻地,房间门口被我划分为污染区(垃圾袋里是换下的外套,喷雾后密闭消毒中。



                    房间内被分为缓冲区和清洁区,第一件事全套衣物在缓冲区脱下来,再次冲洗完,才能进入清洁区。



                      19:14分,准备吃晚饭,驻地后勤保障做的不错。然后大量饮水(每天喝足1500ml),同时打开电视看新闻了解疫情变化,打开微信看看各个群里的通知,向家人,师长和朋友们报平安,跟老婆和两个女儿视频(精神支柱),看看手机里孩子们照片,珍惜生活的快乐时光。然后打开电脑学习最新的NCP诊疗知识。准备下一班物品,睡觉(保持体力)等待上班。



                           这是今天驻地附近的百姓送来慰问心意(一盒巧克力,3个衣架);默默的被感动。



                        郑莹护士长把来自各地的心意悄悄挂在房间外门把手上,打开后再次被感动! 22:24,开始睡觉储备体力了,医疗队的负责人朱庆棠教授、成守珍主任、陈振光教授等还在辛苦制定工作细则,敲定往返班车时间,以保障明天以后的工作有序地运行。 每天医院、驻地两点一线,全力打好这场狙击战。 今天还听说,医院又有很多同事报名下一批援卾医疗队,我们并不孤单,志同道合者众。 生活不需要太多的埋怨,只需要积极地去面对,明天会更好!

                          报道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792654080020840971/#p=22

                          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