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熊孩子闯祸,妈妈遭筷子插入头颅7厘米!中山一院还紧急抢救了这些人
长时间居家隔离,对亲子关系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天性好动的孩子一不留神就会闯出祸来!
家在广东湛江的一位妈妈,近日就被孩子一筷插眼,断端深入头部7厘米,导致严重的眼鼻外伤。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2月20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获悉,昨晚(19日)值班医生紧急为这位妈妈进行手术,成功取出断筷。
患者CT示意图,用橙线示意的白色条状物为筷子
为疫情防控考虑,广州多家医院都暂停了耳鼻咽喉科门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在抽调7名业务骨干支援武汉战疫的同时,坚持开设耳鼻喉科急诊,并设立“就诊前筛查岗位”,对就诊患者和陪人进行筛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候诊区域的防疫安全。
不幸中的万幸!断筷险险避过了眼球
2月18日一早,一位女患者从湛江来到中山一院急诊求治,说自己被筷子插眼,视力模糊。“患者来时神志清醒。筷子从她的右边太阳穴插入眼眶,外面的一截筷子已经被家属自行掰断。”接诊的中山一院耳鼻喉科医生邓洁说,筷子造成的伤口结了痂,患者眼眶肿胀。
CT检查显示,筷子残端没入眶内3厘米,折断留在头颅内里的部分有7厘米长,还有几块碎渣散落在眼眶里。女患者解释受伤的原因,前一晚11岁的孩子玩筷子时,不小心伤害了妈妈。
“她很幸运!断筷没有伤及视神经和颅脑,没有造成失明和颅内出血。”中山一院耳鼻喉科熊观霞教授说,筷子从患者右颞部眶外侧戳入,向前下方穿透眼眶、鼻筛窦,戳破了鼻中隔,到达对侧鼻筛窦。短筷险险地避过了眼球,否则稍一偏,眼球就保不住了。
医生紧急为患者进行手术
经当天三线值班的熊观霞教授以及值班的江广理教授、文译辉医生、罗晓青医生联合会诊,大家认为必须尽快取出筷子,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保护视力。
疫情当前,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新冠肺炎感染”排查,确认无感染,手术安排在2月19日晚上,由熊观霞教授主刀。
经过全身麻醉,鼻内镜和眶外联合手术后,专家们顺利取出了滞留在体内的黑色塑料筷子头,成功抢救了这位严重眼鼻外伤的女患者。术后患者视力有所提高,没有复视和颅内并发症,目前正在康复当中。
3岁患儿喉梗阻险窒息 及时获手术救治
耳鼻喉科因诊疗特点,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医护暴露风险。为加强疫情防控,广州多家医院已暂停耳鼻喉门诊。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山一院获悉,从春节至今,该院耳鼻喉科按照医院疫情期间工作流程,多次启动“快速抢救通道”完成紧急手术,已成功救治了多位患者,包括气管异物、小儿喉乳头状瘤、孕妇3-4度喉梗阻等。
近日,一名出现喉鸣、吸入性呼吸困难十余天的3岁孩子,几经辗转来到急诊就诊。当值的耳鼻喉科文译辉医生检查后诊断为“3度喉梗阻、小儿喉乳头状瘤。”孩子状态很不好,几近窒息,如果再不进行手术,将有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通过全麻下手术切除了喉多发乳头状瘤,成功抢救了几近窒息的患儿。术后,原本忧心忡忡的患儿父母放下了心头大石,激动地写下了一封感谢信,亲手送给了医护人员。
患儿家属感谢信
此外,一个妊娠接近31周,“三度喉梗阻、喉乳头状瘤”的孕妇,因几近窒息到该院急诊就诊,由江广理教授主刀顺利实施抢救,术后第二天就平安出院,回家待产。
“特殊时期,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守广州大本营,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熊观霞表示。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梁嘉韵 彭福祥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任珊珊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detail/1167605?site4
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