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互联网+钟南山:广东为湖北悬丝诊脉

2020-03-05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 | 杨洋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准备开始拔管”。身在武汉协和西院重症病区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韦伊尔,心揪了起来,心情跟着病人的一呼一吸而起起伏伏。


吸痰,松气囊,再吸痰,拔出气管导管,吸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席寅医生成功为患者拔管,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步升高,最后稳定在98%。


“成功了!”病房和办公室突然爆发欢呼声!王女士喜极而泣。


2月25日当天,王女士经历了长达20天有创呼吸机治疗、三次得到钟南山院士团队远程会诊的研判讨论,终于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当天还有另外一位病人拔管成功,广医一院副院长张挪富动容地将之称为“院士速度”。


战疫过程中,广东除了向前线输送了2000多人的医疗队伍,还运用远程医疗的方式,调动广东本部的“最强大脑”,组织顶尖专家“千里会诊”,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同时建设互联网医院为湖北的群众提供诊疗服务。据省卫健部门统计,过去的两个月间,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共109次,“互联网+医疗”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借助网络一线牵,广东名医为湖北患者实现“悬丝诊脉”、“千里拔管”。


院士会诊从跨市到跨省



“把患者的CT拿出来看一下。”“今天早上有拍片子吗?”“右下肺有空洞形成,是否有感染?”……


早在1月29日,钟南山院士已经领衔广东10位顶级专家,为5例分别收治在广州、深圳的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病例会诊。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5家医院的呼吸科专家和传染病专家展开热烈的讨论。84岁的钟南山根据前方反馈的情况,清晰地提出诊疗意见。


这样的会诊方式很快从跨市到跨省。


1月30日下午,王女士入住武汉协和西院,接下来几天病情加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徐远达主任带领团队给予患者抗病毒、抗感染、抑酸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可王女士病情依旧在反复。


在这个关键时候,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团队迎难而上,先后三次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进行远程会诊,集中“最强大脑”找出病情反复的原因。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王女士病情好转,2月21日,核酸检测指标已经转为阴性,但当日痰培养却发现大量多重耐药菌。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专家经过反复斟酌研讨,根据钟南山院士会诊意见,针对个体化情况多次调整抗感染治疗。终于在2月25日,王女士病情稳定、顺利拔管。


2月23日下午,钟南山院士还与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荆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机构,首次以远程会诊的形式,讨论危重病人救治的“战法”。院士会诊直通荆州。


顶级专家库“千里会诊”


不只是钟南山团队,广东省内许多顶尖医院都启用“千里会诊”,为前方送去专家诊断的“广东方案”。


2月15日下午2:00,一场“特殊”会诊紧密连接武汉和广州。



连线的广东这头,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领队的10多人专家团队;武汉那头是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援助湖北医疗队党总支书记许可慰带领的医疗队专家。


前线向院本部专家分别汇报了4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诊疗过程,并提供了患者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病历资料。院本部专家团队听取了详细的病例汇报后,进行远程阅片,经过90分钟的充分讨论,最终专家们达成了一致的治疗方案。


孙逸仙医院医疗队接手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楼七楼东病区为危重病区,已经收满50个病人,其中6个病危病人,44个病重病人。许可慰表示:“此次援助任重而道远,感谢医院大后方的鼎力支持和帮助,通过远程指导为武汉患者服务,为抗击新冠肺炎发挥了积极作用!”



2月21日,中山一院远程会诊救治武汉危重症患者


2月21日19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多个专科的专家团队通过视频连线,为武汉疫区重症患者“把脉问诊”。此次会诊的20多位专家中,多位专家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将。


中山一院副院长陈旻湖教授介绍,目前派往驰援武汉的专家多为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的专家,但危重症患者往往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肾脏和肝脏衰竭、心功能衰竭。由此,中山一院建立了重症患者MDT协作模式,组建了一支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10多个学科的专家队伍,负责指导病例会诊、临床救治工作,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当前线医疗队一有需要,我们医院后方的多学科专家就会立即连线,提供诊治方案。”陈旻湖教授说道。


2月17日晚上8时,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首次通过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进行九方连线,与8家广东援荆医疗队驻点医院成功开展远程会诊,各队汇报救治进展。3月2日下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与支援荆州医疗队连线,会诊由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总指挥黄飞主持,广东的专家听取荆州市前方医院汇报病例,对患者病例进行讨论研判,并就患者救治方案给出指导意见。广东医疗救治组的专家意见直抵湖北荆州的区县医院。


互联网医院为湖北群众“云诊疗”


除了惊心动魄的危重症会诊,广东还为湖北同胞提供远程问诊和慢性病诊疗服务。


2月29日,省卫健委和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联合推出的荆州·广东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



“拖了半个多月,线上看病几分钟,第二天药就免费送到家。” 家住荆州开发区联合街道高湖台社区的李女士是这家互联网医院的首位体验者。她半个多月前,皮肤用药用完了,又困于疫情,没法上医院开药,皮肤出现痛痒症状。


她通过荆州·广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了千里以外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朱敏贤。在了解李女士的病史和皮肤状况后,朱敏贤给李女士开了他克莫司软膏,并指导李女士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禁忌。第二天药就送到患者家中。


省二医开设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抗疫期间很早推出免费问诊、咨询,该院互联网医院院长周其如介绍,医院本部有一批党员积极主动报名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荆州·广东互联网医院由广东15家高水平医院互联网医院组建,目前共有1100多名各专科的医生自愿报名参加线上接诊,每天分三班从8点到20点为荆州市民提供连续服务,为前方战场“减负”。


2月29日同日上线的还有“荆州·中肿互联网医院”,湖北荆州居民指尖一点,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国内知名肿瘤专家的诊疗。


湖北荆州的陈先生两年前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做了手术,最近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到广州复诊,便试着通过网上问诊。这天上午,中肿副院长刘卓炜教授通过“中肿掌上就医”APP拨通了他的电话,全面了解他近期情况,还根据他的情况开了检查单,并为他预约检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何韵介绍,成立了首批中肿党员“线上医疗队”和党员“线上客服”志愿队,致力于依托“互联网+医疗”为荆州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这还是国内首家“党员云诊室”。中大肿瘤防治中心20个临床党支部178名党员医护专家参与义诊,涵盖各个肿瘤专科。


从钟南山院士团队到各顶尖专家库,再到面向湖北地区的互联网医院,广东用“互联网+医疗”战法,为湖北前方提供全方位的远程医疗服务,为助力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提供了强劲引擎。


通讯员 | 阚文婧 魏彤 冼乐武 彭福祥

            梁嘉韵 林伟吟 王蒙 陈鋆 余广彪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iNyxE2PPE00Pi1BDi5gJA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