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带上“中国经验”援助塞尔维亚

2020-03-22

专家组出发现场



此次支援塞尔维亚,专家组将带去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救治经验、治疗方案,同时坚定地同塞尔维亚人民站在
一起,并肩作战,克服困难,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山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教授



此行我们肩负的是国家与民族的重任,希望能竭尽全力开展救治工作,不负重
托,

不辱使命。注意安全防护,平安回家。 ——中山一院急诊科 副主任熊艳教授



我们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带去最佳的“中国经验”,贡献“中山医智慧”。

——中山三院感染科 副主任林炳亮教授


  3月21日,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6人,从广州搭乘从塞尔维亚派出的专机,并携带部分捐赠医疗物资,前往塞尔维亚协助应对疫情。此专家组由广东省卫健委组建,成员分别来自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其中三位来自“无敌中山医”的教授,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教授、急诊科副主任熊艳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教授。
  此前,我国已向塞尔维亚捐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疫情防护物资,此次派遣高水平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是对该国疫情防控的进一步支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刘星亮、周晋安、甄晓洲、叶张翔
  78岁老妈妈机场送子出征
  昨日一早,在中山一院送行现场,一位老人紧紧搂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教授,许诺“回来给你煲汤”。原来,得知郭禹标要驰援塞尔维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78岁的郭妈妈特意到医院为他送行。同事们介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迎击呼吸道传染病的前线,郭妈妈疼惜儿子日夜奋战,经常给他煲汤喝。
  疫情发生以来,中山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教授被任命为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并担任中山一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他多次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广东省疫情诊治方案专家组讨论会,并为武汉、广东省内多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儿子紧拥急诊科“女超人”
  汽车开动前,一个大男孩突然用力拥抱中山一院急诊科副主任熊艳教授,熊艳则劝慰地拍拍他的肩头。他是熊艳的儿子,当天跟爸爸一起来为妈妈壮行,特意叮嘱妈妈注意安全,早日归来。
  熊艳教授是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急诊与灾难应急分会副主任委员、高级生命支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疫情期间担任中山一院“抗疫特战队”副队长和“援外特战队”队长,负责院内及武汉地区抗击疫情团队的应急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组织急诊科和发热门诊的流程建设、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始终奋战在抗疫最前线,被同事们称作“急诊科女超人”。她还担任医院新冠肺炎诊治多学科会诊的临床专家,对新冠肺炎的早期识别、诊断、隔离和治疗积累了大量实战和救治经验。
  带去诊疗方案和科普文稿
  作为科室副主任,春节期间,林炳亮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统筹科室医疗救治工作,和隔离病区主任一起负责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
  尽管“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但林炳亮说,“十分着急,希望能够和其他的专家一起尽快抵达塞尔维亚,争取早一天为当地的防控出一份力。”
  林炳亮说,通过监测相关数据、与对接部门沟通,他已初步了解塞尔维亚当地疫情形势和医疗防控体系,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给当地提供最需要的帮助,“直接照搬我们已有经验不一定适用,要充分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他带领团队提前翻译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同时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设计方案和中山三院医疗队的救治经验编译成册,还考虑到当地民众需求,将疫情防控相关科普知识翻译整理成面向普通大众、适合广泛传播的内容。
  林炳亮表示,在这场全球战“疫”面前,每一个国家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病毒是共同的敌人,任何一个区域“失守”,都会造成疫情进一步扩张,威胁全人类。“传染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联合应对的命题。我们要团结起来保卫生命!”



记者 任珊珊



报道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h5/html5/2020-03/22/content_128464_688904.htm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