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创面修复医学大咖联合义诊,番禺街坊家门口看名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压疮、糖尿病足、血管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各类创伤等引发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逐渐增多。慢性创面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7月21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州番禺区联合打造的创面修复医学医教联合体在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湾区联盟、优质共享”大型义诊活动。中山大家附属第一医院、番禺区中医院、番禺区大石街公共卫生委员会及番禺区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专家组成义诊队伍,下沉社区,将糖尿病足相关疾病相关专业服诊疗服务送到街坊家门口。

中山一院名医联合番禺来社区义诊
本次义诊专家、教授阵容强大,由中山大家附属第一医院、番禺区中医院、番禺区大石街公共卫生委员会及番禺区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专家组成,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谢举临教授、谢肖霞护士长,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五科李敬矿主任、钟振东主治医生,番禺区中医院内分泌科谢政权主任,大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丽娜副主任医师等等。


本次义诊主要是为了帮助市民正确认识糖尿病足,并解决糖尿病足创面等问题。现场专家组为广大居民朋友进行免费测血糖、血压,重点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足早期高危足等情况,常检查内容包含足部溃疡、慢性伤口、血运不良、足部畸形,足底感觉测试等,并对患者进行详细诊治,对糖尿病患者做出病情评估及健康指导。
活动当天,深受糖尿病病足折磨的马先生早早来到现场,“这样的义诊活动,对我们老年人帮助很大,不仅可以免费测量血糖,还对糖尿病足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也了解了日常如何运用饮食调理控制血糖、糖尿病的并发症等健康知识。不用挂号不用排队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感谢医生们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便利义诊服务。”
本次义诊活动共接待前来咨询义诊的市民157人,糖尿病足部筛查发现一级病变3人,二级病变2人,三级病变3人,派出宣传小册157份,开出义诊用药13方,有效落实“方便看名医、看好名医”的惠民便民政策。
联合打造创面修复医学医教联合体
据悉,番禺区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联合打造创面修复医学医教联合体。力争成为国家区域创面修复医学基层医疗和教学推广示范区,打造湾区创面修复医学的学科医疗高地。
为了解决广大基层地区慢性创面患者的就医需求,番禺区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了中山一院(一级单位,负责指导、规划、培训和推广)-番禺中医院(二级单位,负责治疗与教育)-番禺区社区医疗中心(三级单位,负责早期筛查、教育和转诊,简单创面护理和康复)为构成的专科联盟,提出双向转诊、三级四类诊疗,实现 “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对于不便出行和没有住院指征的患者,推出创面修复移动工作站提供上门服务并实时监测评估,让患者得到最全面、及时有效的就医体验。
该联盟的目标为:建成国内一流创面专病分级诊疗体系和国家区域创面治疗的医教联合体(医疗—学院模式),打通伤口患者就医难“最后一公里”瓶颈,解决番禺区及广州南部地区急慢创病人的就医需求;建设中-欧国际伤口治疗师学校番禺基地,成为国家区域创面医学基层医疗和教学推广示范区;达到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新样板。
为更多的糖足患者带去生活新希望
据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医疗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规范且高效的糖尿病足治疗体系。该体系由本院多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组成,各专科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糖、内科综合治疗、创面处理、血管重建、缓解疼痛、减压治疗等。
此外,该医院设立了创面治疗中心门诊,由专科医生制订治疗方案,专业的伤口治疗师负责清创换药。让很多患有轻中度创面问题的患者,在门诊就可以得到正规的处理,解决了糖尿病足患者“内科不敢医、外科不愿治”的两难处境,实现门诊和病房的双向转诊。
基于此,在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创面修复专委会的指导下,搭建了由创面修复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公益平台——「糖足防治大讲堂」公众号,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糖足防治和足部健康管理知识,传递“及早预防、积极治疗”的理念。
据介绍,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手段、多方位的防治,中山一院开展的多学科协作+创面治疗中心门诊+伤口治疗师培训+专科联盟+健康科普的多种举措,形成了糖尿病足治疗的“中一体系”,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的实力日益壮大,希望为更多的糖足患者带去生活新希望。
记者/肖桂来
报道日期:2023-07-24
报道链接:
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2044175#/detail/2044175?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