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中山一院援外医生吴德熙:这个国家“一半的人”都认识他
这个岛国并不安宁——忽来的飓风会掀翻医院旧楼的屋顶,地震时而发生。但援外医生吴德熙,在这里一待就是3年。
2019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吴德熙被选派为第二批中国(广东)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每年任期结束,队友们纷纷回国时,他都选择了“留下”。
第一次,他留下来,凭实力赢得信任,多米尼克卫生部官员都来找他看病;
第二次,他建立起当地历史上第一个心血管专科,全面升级医疗技术;
第三次,他回国了,但仍心系多米尼克,隔着大半个地球也要推动建设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2023年7月初,该中心正式启用。如今,虽然人不在当地,但吴医生的智慧留了下来——通过网络,他仍然可以为多米尼克患者诊疗。
一路走来,吴德熙见证着中多友谊的发展,也践行着他的医者情怀。

吴德熙
凭实力“出圈”
名声口口相传
从医十几年的吴德熙,瘦高白净,性子却很“勇”。越是困难,他越要挑战。
2019年6月底,吴德熙坐了2天的飞机,漂洋过海来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开启援外征途。
“既然来了,就要把事情做好。”吴德熙没想太多,仅有这一个信念。抵达后次日,他便来到玛格丽特公主医院上岗。
这是当地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条件却捉襟见肘。彼时,一场剧烈的飓风刚过,掀翻了医院的屋顶,所有医护人员都只能聚集在旁边一个破旧的木板房里看诊。
当时,医院还未开设心血管专科,吴德熙没有专门的诊室,只能“移动办公”——推着手推车,站着给病人写病历。
条件的艰苦容易克服,难的是当地医患对中国医生的不信任。
“一个是语言上的不信任,一个是技术上的不信任。”吴德熙回忆,医生们表面上维持着客气,实际上并不愿意与他交流病患情况。
吴德熙不气馁,决定用实力证明自己。不久后的一天,结束门诊的他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医院的急诊电话。
回国公干的多米尼克驻中国大使马丁·查尔斯,突有烧心感以及食物反流症状,当地医生认为只是急性胃炎。但大使的症状不断加重,无奈之下,工作人员求助中国医生吴德熙。
经仔细询问大使病史、家族史和症状,吴德熙认为这大概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危急,立即为大使查了肌钙蛋白,指标明显升高。基于检验结果,当地医生认可了吴德熙的判断,马上将大使收入ICU监护室救治。
待马丁·查尔斯病情稳定,吴德熙又陪同他回到中国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让他的心脏病得到及时治疗。
“非常幸运能遇到吴医生,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马丁·查尔斯动容地说,“中多两国尽管相隔重洋,但是我们是好朋友,是一家人”。

马丁大使向媒体讲述:“中山一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此后,吴德熙的名声在多米尼克被口口相传。
一年任期结束,当地卫生部希望吴德熙能够留下。他果断做出选择:“在这里做了一些事情之后,就会想要做更多的事情。”
在当地门诊,吴德熙陆续接诊救治了约5000例病人。多位多米尼克卫生部的官员及其家人都来找他看病。

凭借着实力,吴医生是真正“出圈”了。
建设心血管专科
创下多个“第一”
心血管疾病是多米尼克的高发病。但是,这里的诊疗水平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相当。既没有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设备,也不能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人经常需要出国就医。
当地的误诊与漏诊率也极高。一名61岁的女性患者服用降压药物15年,但血压从未低过180/100mmHg。吴德熙仔细为她检查后才发现,她有肥厚型心肌病,血压控制不好在于药物的错误使用。更换药物后,患者的血压在一周内就控制到了正常范围,激动得在吴德熙面前落下眼泪。
渐渐地,正值第二年援外的吴德熙萌生出新的想法——为当地建立心血管专科,更新医疗设备,推广新的医疗技术,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也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他迅速联系广东省卫健委,得到了积极支持。
在中国医疗队的援建下,随着崭新的中多友谊医院启用,2021年5月,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正式挂牌。一批由广东捐赠的心血管专科急需相关医疗设备和材料也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包括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监测仪、临时起搏器等。
没过几天,吴德熙就接诊了一位情况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这名患者73岁,就医时心率仅有22次/分,随时有心脏骤停的风险。仔细查看病人后,吴德熙争分夺秒,运用广东捐赠的医疗设备,成功为她进行了多米尼克历史上首例临时起搏器植入术。

开展多米尼克首例心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多米尼克卫生部长麦金太尔称赞,中多友谊医院心血管专科建设是多米尼克卫生系统的里程碑,越来越多患者将获得救治希望。
此后,吴德熙持续在多米尼克推广应用新技术,创下多个“第一”——
开展第一例动态心电图监测、第一例动态血压监测,制定当地首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标准抢救流程……随着技术普及,多米尼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也为当地居民省下出国就医的高额费用。

吴德熙医生在中多友谊医院开展首例动态血压监测
吴德熙承认,被需要的感觉让自己有点“上瘾”。他在这里不断创新,推动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本质上只因那份最纯粹的初心——他是一名医生,想要救更多的人。

吴德熙医生成功开展多米尼克首例选择性电复律治疗
创立远程医疗中心
留下带不走的智慧
吴德熙一再延长援外时间。
在多米尼克,患者越来越依赖他。

吴德熙查房
一名56岁的患者找到他时,已反复心悸几十年,几乎每天都会发作。吴德熙为他诊疗后作出正确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更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第二天病人的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我感觉年轻了15岁!”病人非常兴奋。一次,他出国后回到多米尼克的当天,再次发作心悸,第一时间就给吴医生打电话请求帮助。
久而久之,吴德熙无论是出门买菜、散步还是开车去医院上班,总能听到有人喊他:“Doctor Wu!”医疗队队友开玩笑称,多米尼克一半的人都认识吴医生。
2022年10月,吴德熙第三年的援外任务又要到期了。当地卫生部为他举行欢送仪式,卫生部和中多友谊医院医护人员很多都曾经是吴医生的病人。有这么一瞬间,他心生留恋。不过他深知,要真正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就要留下带不走的“医疗智慧”。

此前,从古巴学习回国的当地医生安德鲁,就是吴德熙的重点培养对象。他带领安德鲁一起查看抢救疑难危重病人,跟她讲解复杂心电图和规范的诊疗理念,带她做手术、教她新技术,帮助安德鲁成为当地心血管科的储备人才。
但在吴德熙看来,这还不够。
2022年8月,他向国家卫健委申请了多米尼克的对口合作项目并获得批准。基于在当地多年的工作,结合需求,他想为多米尼克建立一个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引进心脏超声设备和心脏磁共振设备,并邀请多米尼克医护人员来中国参与技术培训。

向中多友谊医院捐赠心电图机
回国后,吴德熙仍积极推进项目开展。中山一院各部门积极协调,全力配合设备采购、运输等工作。事务繁琐,困难重重,但吴德熙从没想过放弃。

2023年7月7日,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启用。吴德熙与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一同来到多米尼克参加启用仪式。肖海鹏表示,这是中国和多米尼克之间医疗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7月7日,中国与多米尼克签订医疗合作文件
以往,诊断能力落后是制约多米尼克医学发展、耽误救治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心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学术交流、远程会诊等方式,推动多米尼克心血管专科诊治水平迈入新阶段,保障当地民众的健康。
最近,远在多米尼克的患者仍常给吴德熙发信息问候他在中国的情况。“不仅是患者本人,他的爸爸妈妈也都在信息里跟我打招呼。”说到这,神色一向冷静的吴医生,也爽朗地笑了出来。
记者/陈伊纯 卞德龙
报道链接:
报道日期: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