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常戴耳机应遵循“双60”原则

2024-03-04
image-20240304102148-1

广州街头,不少年轻人戴着耳机听音乐、看视频。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 摄

 

      上下班途中,戴耳机刷短视频;晚上睡觉前,戴耳机听轻音乐……当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手机以外,最离不开的可能就是耳机。

      昨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记者随机采访一些上班族、学生族、银发族后发现,他们平均每天与耳机为伴的时间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有的甚至戴着耳机睡觉,但意识到长期戴耳机可能影响耳健康的市民并不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王仙仁教授提醒,“不少年轻人因长期不恰当戴耳机,出现耳鸣以及不可逆的听力下降。正确使用耳机,对于保护听力健康很重要。”

 

      各年龄段均有“耳机瘾”

      有人习惯戴着耳机入睡

      你每天戴耳机多长时间?在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广州街坊。市民陈小姐表示,她每天上下班要花2小时,因此每天至少有2小时“耳机时间”。市民王先生表示,上下班时间,他常常在地铁公交上戴耳机听音乐。王先生还越来越习惯戴着耳机入睡,不听App上的各种“催眠音乐”就难以入眠。王先生表示,他知道长期戴耳机会导致听力损失,但“没办法,已经上瘾”。他能做的就是在晚上听催眠音乐时尽量将耳机音量调低,但他不确定这样做是否能避免听力损失。

      退休人士马女士热衷于戴着耳机刷抖音。她说,戴耳机是为了避免干扰别人,因为自己年纪大,听力不好,需要将音量调高。对于这样是否会损害早已衰退的听力,她表示没有关注。

      也有不少人开始注意保护听力,有的选择降噪耳机、控制耳机音量,还有的钟情于戴耳塞。

      有消费电子发烧友表示,热衷于戴耳机的用户,可尽量选择“降噪耳机”。“降噪耳机”能让用户在嘈杂环境听到更清晰的声音,因此“音量不用调太高”,有利于听力保护。同时,如果耳机音量太高,手机往往会发出提醒,因此使用耳机时尽量不要将音量调到手机提醒的基线以上。

      因为担心听力受损,市民陈先生在外出时常备一副耳塞或者隔音耳罩,用以隔绝噪声。自由职业者刘小姐也表示,她在家工作、睡觉时常常戴着防噪耳塞,“我住在城中村,隔壁楼一装修就是大半年,噪声至少有80分贝,吵得我耳朵疼、脑瓜子疼,根本没办法工作、睡懒觉。”因此,刘小姐特地买了防噪耳塞。

 

      耳机音量高达90~100分贝

      有人年纪轻轻就出现耳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王仙仁表示,“有不少年轻人因为耳鸣来就诊,追问之下,基本都有长期在上下班乘坐地铁公交时或在公共场所,听音乐、刷短视频、看剧、玩游戏的习惯,户外环境嘈杂,耳机音量经常调到90~100分贝左右,长此以往听力明显受损,出现耳鸣,即早期的听力下降。”

      耳机是如何影响听力的?王仙仁介绍,长期佩戴耳机主要会带来两方面的耳健康损伤。一方面,长时间暴露在耳机高分贝噪声的环境下,高强度的声音刺激耳神经外毛细胞、耳膜、耳窝,会损伤听力功能,导致听力逐渐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突发性耳聋。另一方面,长时间戴耳机压迫耳神经、耳道,会引起疼痛、感染,耳道本身的通气功能也会受阻产生闷堵感,外耳道毛囊、汗腺、耵聍腺受到挤压损伤,耳朵自我清洁功能受损,耳屎也更容易堵住。

       “很多年轻人喜欢在嘈杂的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用以隔绝噪声,但由于背景有噪声,会不自觉地调高耳机音量,反而无形中暴露在耳机噪声中。”王仙仁表示,如果经常因为环境嘈杂而调高耳机音量,耳朵会逐渐适应高强度的声音刺激,即便在并不嘈杂的环境中,耳朵也会更喜欢高分贝的音量,不适应低分贝的音量,长此以往造成听力损伤。

 

      温馨提示

      应遵循“双60”原则

      注意定期清洁消毒耳机

      喜欢戴耳机的人群如何保护听力?王仙仁表示,首先,使用耳机尽量用较低的音量,世卫组织推荐,任何耳机的音量都不要超过设定音量的60%;其次,连续使用耳机不要超过60分钟;最后,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

      王仙仁分析称:“如果难以控制戴耳机时长,那么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坚持能外放声音就不戴耳机。一般耳机设定音量低于60%,多戴一会儿没有问题,或者间歇戴,让耳朵休息一会儿。如果耳机音量很高,即便佩戴时间很短,听力损伤也会有累加效应。”

      耳机选择也很重要。王仙仁表示,从耳健康角度来说,推荐耳罩式耳机,不要长期戴入耳式耳机。骨传导式耳机虽然对耳道损伤小,也还是会刺激耳窝。如果经常戴耳机的场景环境较嘈杂,比如喜欢在通勤途中、户外戴耳机,建议选择降噪耳机。如果单纯降噪,可以选择耳罩式降噪耳机。

      “耳机像眼镜一样,需要定期清洁消毒,比如用酒精湿巾或眼镜布擦拭,并及时清理耳塞里的灰尘、耳屑。”王仙仁同时提醒,有中耳炎、外耳道感染的人,感染期间不要戴耳机。如果发现听力习惯改变,比如只有更高的音量才能听清楚,或者出现耳鸣,可能是听力受损,应及时就医。

 

      打电话总听不清?

      可能听力已受损

      何为听力损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双耳听力阈值(即听力范围)超过20分贝就属于听力损失;如果听力更好的那只耳朵听力阈值超过35分贝则属于残疾性听力损失,需要听力康复治疗。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25亿人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至少7亿人需要听力康复治疗。

      导致听力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宫内感染、新生儿严重黄疸、慢性中耳炎、病毒感染、吸烟、巨大的声音、营养不良、耳毒性药物等等。

 

      如何判断听力是否受损?

      怎么知道自己的听力是否受损?世卫组织专家介绍,如出现以下情况,就可能患有听力损失:

      ●经常要求别人重复其所说的话;

      ●调高收音机或电视机音量;

      ●在嘈杂的地方很难跟上别人的谈话;

      ●听不清电话里对方的讲话;

      ●耳朵里嗡嗡作响(耳鸣);

      ●听门铃、闹钟、电话铃声等声响有困难;

      ●别人说你讲话声音太大。

 

image-20240304103841-1

 

文/记者 张漫 潘敬文

报道链接:https://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24-03/04/content_907040.html

报道时间: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