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84岁“独肾”婆婆又患肾癌! “组合拳”手术为她切瘤保肾

2024-03-13

      84岁的梁婆婆(化名)因曾患肾癌而被切除了左肾,谁料多年后恶性肿瘤“卷土重来”,另一边肾也被“攻击”,这仅有的肾还能保住吗?面对这个难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泌尿外科罗俊航教授团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团队采用“组合拳”的方式,成功梁婆婆完成了“极限”切瘤保肾手术。

 

      辗转求医 几度放弃

      25年前,梁婆婆就因为罹患肾癌而切除了左肾,然而,在最近检查的中又发现右肾居然长了5厘米大的恶性肿瘤,同时发现有7厘米大的肾囊肿!

      面对这卷土重来的病情,梁婆婆和家人辗转了多家医院,但得到的答案却令他们心灰意冷。因为梁婆婆高龄、独肾且有十多年糖尿病史,肾脏代偿功能差,即使行切瘤保肾手术,由于手术中要阻断独肾血流引起肾缺血,肾脏很难从缺血损伤中恢复,容易造成术后肾功能不全,并且很可能出现尿毒症需要终生血液透析。

      “如果手术后还要一辈子做透析的话,那我宁愿放弃治疗!”不愿拖累家人的梁婆婆曾几度不愿再继续求医。但梁婆婆的家人却不忍心看着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多处打听得知中山一院罗俊航教授在肾肿瘤的高难度切瘤保肾手术上很有经验,带着一丝希望,他们一家决定一试。

 

      精准定位肿瘤 快速切瘤保肾

      罗俊航详细了解了梁婆婆的病情,决定综合应用肾脏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和超选择性肾窦内分支肾动脉阻断技术的“组合拳”为梁婆婆实施切瘤保肾手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极大限度保护肾功能,避免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发生。

      术前,团队制作了肾脏三维重建模型,能够清晰显示梁婆婆的肾脏动脉主干和各级分支分布图,通过此模型精准确定了两支分支动脉直接供应肾肿瘤区域:一支三级分支动脉和一支四级分支动脉。

      罗俊航解释道,肾脏动脉分布如同树状,从主干分出2-4支一级分支,再由各一级分支分出2-4支二级分支,二级分支再分出三级分支……常规切瘤保肾手术主要是阻断肾动脉主干,但为了更好保护独肾患者肾功能,往往需要改为选择性阻断一、二级分支肾动脉甚至超选择性阻断三、四级分支肾动脉,但越高级别肾动脉分支的分离阻断难度越大。

 

绿色为肾癌,灰绿色为肾囊肿,褐色为肾脏,红色为动脉,蓝色为静脉

 

      “岁数这么大了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手术之后恢复不好怎么办……”手术前的梁婆婆不免担心,但看到团队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她和家人也放心了不少。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手术如期进行。罗俊航在肾门中央的肾窦深部精准确认和分离出供应肿瘤的三、四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窦内三、四级分支肾动脉,在切除肿瘤过程中保持大部分正常肾组织区域的血供,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中

 

      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约9分钟,术中出血约200毫升。术后患者肾功能良好,术后第4天便可以下床行走,手术后第7天其日常活动、饮食等都恢复正常,很快便顺利出院。

出院前,梁婆婆和家属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据了解,罗俊航团队已为多位独肾的肾肿瘤患者成功施行切瘤保肾手术。他指出,独肾患者的切瘤保肾手术不同于双侧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切瘤保肾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甚至需要终身血液透析。

      传统阻断肾动脉主干的方法并不太适用于独肾的肾肿瘤患者,建议使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分支肾动脉阻断技术,才能使大部分正常肾组织区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正常血供。并且,术前的细致规划和术中熟练的操作很重要,才能尽量缩短动脉阻断时间,最大限度减少肾缺血损伤和保护肾功能。

 

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章智琦

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4/03/11/SF11664911530e8d48bf8249b9922d42.html?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