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补水都解决不了的“干”, 小心这个病
读者吴先生来电,称自己常感口干、眼干、皮肤干燥,怀疑自己是干燥综合征。
社交平台上,不少干燥综合征患者最初都难以分辨:
有人长期眼干,需要随身携带眼药水,却以为是飞秒手术的后遗症;也有人口干、眼干,却以为是感染新冠后没能完全恢复;等等。
“干”的感觉日常并不少见,而疾病引起的“干”又往往容易被忽视、误解。
该如何分辨普通的皮肤干燥和干燥综合征,又该如何治疗呢?
出现这些症状
警惕干燥综合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赵继军医生介绍,干燥综合征的症状隐匿,确实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就医时也容易挂不对科室。
“患者时常辗转多个科室后,才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他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干燥综合征的可能:
- 不明原因持续口干:常频繁喝水、进干食时需要水送服;
- 不明原因持续眼干:眼部干涩、有磨砂感;
- 不明原因腮腺肿大、腮腺炎;
- 不明原因四肢关节痛,尤其是手关节、腕关节、膝关节;
- 严重龋齿,牙齿脱落;
- 皮肤常年容易干燥、脱皮,部分女性会觉得外阴和阴道干燥。
“总的来说,干燥综合征的症状的特异性不好,一旦怀疑患有该病,要前往专业的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和评估,如抽血检测抗SSA/SSB抗体,进行干眼症的检查或行病理活检等。”
危害遍及全身
但发病率低
那么,干燥综合征又是怎么一回事,跟普通干燥有什么不同呢?
赵医生解释,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影响外分泌腺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简单来说,这是免疫系统在受到某种刺激,或出现功能障碍后,错误地攻击外分泌腺,导致腺体功能损伤减退。
“攻击泪腺,眼泪就减少了,就会眼干;攻击唾液腺,唾液就减少了,就会口干。”
不只是口干、眼干,干燥综合征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有的患者会出现猖獗龋,“短期内满口牙都掉光,牙根都烂了”;
有的患者会出现四肢关节痛,“关节一会儿这里痛,一会儿那里痛”;
有的患者是消化系统出问题,发生胃食管反流病;
还有的患者是神经系统出问题,出现了肢体麻木,甚至瘫痪;
比较严重的,还可能进展为肺纤维化,出现呼吸困难,乃至呼吸衰竭,更甚者合并淋巴瘤,危及生命。
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率比较低。
“虽然国内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整体来看,它在疾病谱上算是一个少见病。”
干燥综合征vs普通干燥
干燥综合征:免疫系统破坏身体各个系统;补水仅能有限改善,症状会持续存在,且呈进行性加重。
普通干燥:多为环境或暂时性因素,如秋冬干燥等影响;通过补水可明显缓解。
轻症较多
但千万要重视监测
如此可怕的全身性疾病,能治好吗?
“临床上见到的大部分病人仅以口干、眼干和关节痛的轻症居多,重症比例并没有那么多。”赵医生宽慰道。
不过,他遗憾地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讲,干燥综合征无法保证根治。
那该怎么办呢?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凡是病人出现的症状影响到生活了,都需要用药治疗,只是药物选择的力度与种类不同。”
临床上,轻症一般使用人工泪液等替代品改善干燥症状,配合羟氯喹等药物调节免疫,延缓进展。
重症则需要增加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那是不是意味着需要终身用药呢?
赵医生表示未必,“随着药物治疗的控制,以及病人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免疫反应可能没有那么剧烈了,慢慢地体内达到免疫和平相处的状态,这个时候就不一定要用药了”。
当然,终身监测不能少,否则可能会耽误病情,发展为重症。
他提醒,门诊有个别病人症状较轻,就自己买药来吃,一两年都没有复诊,结果后面再来就发现已经变得很严重,甚至发展出淋巴瘤。
不能因为症状不严重就忽视健康监测和复诊。
轻症患者建议每3~6个月门诊复查干燥综合征相关的指标。
重症患者需要缩短至1~3个月,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及病情变化。
最后,赵医生还提醒,患者要意识到干燥综合征的可治性,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轻症。
“老是担心这个病会不会发展,会不会变得更严重,不仅影响治疗效果,病人日常生活的质量也会受到挑战。”
文/记者 曹语桐 通讯员 彭福祥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QUyPohvoLBK50wJ_z6EzA
报道时间: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