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灾区,一切为了“大家”
2008-09-28
心系灾区,一切为了“大家”
5月12日本是白衣天使们的节日,但汶川地区却发生了8级地震天灾,中山一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姑娘们与全国人民一样,心情万分沉痛。四川同胞们受伤、遇难以及失去亲人的消息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们的心,因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多么希望能为灾区人民做点社么,即使是微薄之力。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些同事更是主动请缨,希望能够到到灾区前线去。5月18日,由余院长带队,由张涤华教授和血液净化中心的三位护士组成医疗队,奔赴四川灾区,支援血液净化工作,并于6月1日胜利完成任务,圆满回归。冯霞是其中的一位,冯霞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但她却为了大家忘却小家,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主动请缨成功
为了能争取机会到灾区前线去进行救援工作,冯霞向护长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在这国难当头,我觉得我们医护人员责任重大,我有强烈的紧迫感,希望能到现场去,到四川省发生大地震的地方去参加抗震救灾,这也是我们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我曾经是骨科和脑外科的护士,我有一定的急救护理知识,操作麻利,非常适合到前线去。而且我能吃苦,身体状况也较好,能适应灾区环境。我也知道灾区前线可能会有危险,但如果能到灾区去,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抢救伤病员们作出一点点贡献,即使遇到危险,我也无怨无悔!5月13日,冯霞做了一件使同事们意料不及的事情:她把一头长发剪掉,换成一头短发。缘由是考虑到灾区水和物资供应紧缺,救援工作紧张,短发更加适合灾区的救援工作。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5月17号,冯霞接到领导通知,5月18号赴四川支援灾区血液净化工作。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冯霞感到无比荣幸。因为她终于能够到灾区去,终于能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付出自己的爱心,更重要的是终于有机会履行医护工作者的特殊责任和义务,多日来的准备和渴望终于梦想成真!临出发前,冯霞向护长表示,她一定尽全力,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并用自己所长尽可能地为灾区的群众多做一点实事。为次,冯霞准备了大量的湿纸巾(没水供应时,用湿纸巾抹身),准备打持久战。
尽最大努力,漂亮完成援助工作
5月18日,冯霞肩负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同仁们对灾区同胞的爱到达了四川灾区。因华西医院当时面临着的严峻救治情况: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该院已连续收治由都江堰、绵阳转诊来的伤病员2000余人,全院已超负荷运转,人员特别紧张。有许多挤压伤员急需血透,可血透机和专业医护人员都存在相当大的空缺, 7个护士必须负责13台24小时不停转的CRRT机器,她们忙得都没法休息。所以冯霞被安排在成都华西医院的CRRT小组,不用前往绵阳。
刚开始时,病区护长考虑到冯霞对环境不熟悉,没有安排夜班,但冯霞却主动申请值夜班,她觉得她应该与其他同事一起奋斗,不能搞特殊。这使护长对我们中山医院的姑娘刮目相看。本来冯霞与许娴只负责自己熟悉的百特透析机,但百特透析机只有四台,而且分散在病房、ICU、CCU,没法同时兼顾,工作量也就不够大。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冯霞在负责做好百特透析机的同时也主动学习包括贝朗、费生尤斯、金宝等在内的多种新机型,一般是看一次新机型的操作示范后就由自己来实际操作了。为什么冯霞能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和潜能呢?冯霞的回答是:时间就是生命,尤其对需要进行抢救的伤病员来说,早一分钟抢救就会多一分生的机会,因此对我来说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急智表现也许真正验证了人在极度压力下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一说法吧。
看着受伤和遇难的同胞,看着许许多多截肢的伤员,冯霞不禁热泪盈眶。除了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去抢救,冯霞觉得没有什么更好地办法来医治自己内心的伤痛。冯霞每天除了负责3至4台血透机器的治疗外,还主动协助其他人员排除机器故障,帮病房护士观察病情以及参加危重伤员的抢救工作。即使冯霞的动作是大家公认最快的,但每天上班期间,冯霞都是一直小跑着开展工作,她把医院当成了战场,她拿自己跟时间赛跑。除了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外,冯霞还主动申请加班,上班时间经常为10-12小时;对于几位有传染性的伤员,冯霞也是经常抢着去护理……冯霞总想为伤员们多干点,再多干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个人来用。看着冯霞忘我地工作,华西医院的护长不由得称赞到:中山一院的姑娘真能干!
雷厉风行是冯霞一贯的作风,但在受伤的同胞面前,冯霞表现出了温柔的一面。因为伤员多数是农民,加上身心受到重创,心情难以保持稳定和平静。尤其是透析机器在进行自检和出现报警时,伤员表现出了抱怨和不耐烦。每当这时,冯霞总是耐心地向伤员做好解释,并争取一切时间跟他们进行心理救助,尽量使他们的情绪得到控制。最后,伤员们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虽然我们不幸受到灾害,但同时我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活着!这些话语使冯霞感到了无比欣慰!下班回到住处后,冯霞的脑海中反复出现的还是伤员的病情和无奈的眼神。每天下班吃完饭后,冯霞还是主动回到病房去帮忙上机;即使晚上睡觉时,冯霞也是开着手机随时候命,生怕病区伤员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或有新伤员送来需要进行CRRT治疗。
除了承受救助工作的压力外,冯霞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还得承受余震预报的压力。19号预告说有6级左右的余震,但由于工作后极度疲惫,冯霞和其他几个同事都选择了留在住处。华西医院的医生得知后语重心长地说:“昨晚我们的血透室被避难的男男女女塞得满满的了,所幸没有发生破坏性的余震,你们以后可千万要小心点。”其实在成都这两个星期中,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又紧张,而休息时却又因心情的沉重和对余震的担忧而没有充足的睡眠,所以冯霞平均每天只睡2-5小时。这种身心的疲惫并没有使冯霞产生给瞬间的消极情绪,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为灾区医院、为灾区伤员付出自己的一切。
为了大家,舍弃小家
6月初就是小学升初中考试啦,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想尽一切办法,如请家教、为小孩创造良好环境等,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进入较好的中学读书。冯霞的女儿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但为了灾区群众,冯霞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忘我地投入到灾区的救护工作中,更别提什么时候是归期了。
5月28日,冯霞接到了家里的来电,说女儿在学校发烧到达40度,当时冯霞的女儿在旁边哭着要妈妈。家里的电话、女儿的哭声,都没有影响冯霞在灾区的工作,她并没有向领导反映她的困难。她跟女儿说:“这儿的小朋友更需要妈妈,你让婆婆带你去找妈妈的同事,他们会带你去看医生的。”
同事们听了冯霞妈妈的陈述,眼睛里都闪着泪花。此时此刻,我们变得自私,我们多么希望冯霞能早日回来!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看着抗震救灾前线的一幕幕感人事迹,看着身边党员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党的先进性的感召下,冯霞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在华西医院的救护现场,冯霞已经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并自觉在灾区经受住考验,以实际行动向党递交了一份最好的“入党申请书”
四川汶川大地震带给了中国一次巨大的创伤,但这次灾难也让中国人民自己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冯霞一样为了大家而忘却小家的爱国之士,我们才可以捍卫我们国家的尊言,拯救民族的危难!我们需要走在一起 ,共同创造中国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