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悲伤 拥抱新生
跨越悲伤 拥抱新生
2008年的5.12对中国的护士姐妹来讲,是有史以来最沉重的一个护士节。在那一天,没有礼炮和欢笑,只有山崩地裂的巨响和亲人离散的泪水;没有庆祝仪式和假期,只有奔赴灾区的刻不容缓以及加班加点的没有怨言;没有关注和问候,却把自己的关注和问候全数倾注给灾区的同胞·····节日的圣洁在悲伤的废墟上灼灼发光,我们的护士姐妹们用实际行动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掀开了护士节史上新的篇章。护士节和国难日叠加,自此,5月12日有了别样的滋味。
2009年的5.12来得小心翼翼,生怕触动了大家心底最沉痛的回忆。殊不知,人们已在心底默默地追悼,并将深情的目光再次投向巴蜀大地,关注着灾后重建的情况,关注着灾区同胞的生活,关注着孤儿们的身心健康,并以自己的方式纪念在那一场大灾难中逝去的同胞们,捐款,义卖,默哀,实地回顾···等等。各大网络媒体也纷纷以黑白版面纪念5.12周年祭,低调而深情。网友们赞美了几种英雄,包括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喂哺孤儿的最美女警,奋战前线的钢铁战士以及通晓人意的搜救犬等,对他们的精神表示了敬仰,丝毫不吝惜赞美的词句。
我的感动排山倒海般涌上来,为白衣天使那被还原的光环。
白衣天使,是多么美丽的名字。然而,护士顶着“白衣天使”的美丽称号,却有着无法对人言的辛苦和心酸,比如说,频繁的夜班、紊乱的作息、繁重的日常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照顾家庭的歉疚···等等。我在临床工作四年,深谙其中之苦,但我觉得,苦自然是苦的,但有救人于苦难的成就感。然而随着医疗环境的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偏颇,越来越多的人把医务人员和病人对立起来,觉得医院就是宰人钱,呼吁要保护弱势群体。于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护士便被推到了医患紧张关系的风尖浪口,被指责,被辱骂甚至挨打。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仍然觉得万分委屈,为我们的姐妹们,为我们的护理行业,为那一身似乎褪去光环的白衣。
一场大地震扭转了整个局面。救灾现场那一缕白色的影子,那个忙碌却坚挺的背影,将世人的视线聚焦。人们看到紧急关头白衣天使们伸出的援助的手,看到她们连夜奔赴的大无畏精神,看到她们日以继夜奔忙的全力以赴,仿佛重新认识到白衣天使的无私和伟大!白衣天使那蒙上灰的光环又开始闪亮照人。即使在一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肯定和赞许仍极度高涨。这让我觉得充满力量。我想,所有的姐妹们都和我一样,并非在意别人的评价,而是在意舆论对于护理的有失偏颇,工作再苦再累都无所谓,但请不要刻意扭曲白衣天使善良的心灵!
这种从委屈到感动的心路历程,我称之为“新生”。而我从我们医院举行的《白衣天使汶川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人员抗震救灾纪实的读书心得比赛中发现,跟我一起“新生”的,还有众多护士姐妹们。我们护士姐妹们的感悟真实而深刻,无不体现出在这场灾难中的成长和收获。而她们的点滴文字,无疑是给5.12周年祭和第98个护士节的巨大献礼。
于是,2009年的护士节,我收获颇丰。
2009年的护士节,悲伤和感动同在,为受难同胞悲伤,为理解和灾后重建感动;眼泪和微笑共存,眼泪为逝者而流,微笑献给英雄们;挽歌和赞歌齐响,挽歌为受难者唱响,赞歌为生还者、英雄们和我们的白衣天使们飞扬!逝者已矣,思者永伤,就让我们跨越悲伤,拥抱新生,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