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到 901 个出诊信息
医生 科室 擅长 门诊服务信息
彭振维 放射治疗科

从事恶性肿瘤的综合诊疗工作十余年,擅长胸腹常见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的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及微创介入治疗。一直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立足于国内工作,并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及美国哈佛医学院BIDMC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取得系列成绩。发表SCI学术论文60余篇,发表于JCO杂志的论文被评为2013年中国临床肿瘤研究十大进展之一,5项学术成果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并改变指南,获得包括国自然面上基金在内的5项基金的支持。2014年获得珠江科技新星称号,2017年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柯麟新锐计划支持。

彭芳 放射治疗科

擅长胸腹部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肿瘤等)的诊断和放射治疗为主的肿瘤综合治疗。其他情况介绍

放射治疗科
星期三 上午 下午 夜诊
- 14:30-17:30 -
包勇 放射治疗科

从事恶性肿瘤放化综合治疗一线临床工作20余年,尤其擅长胸腹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肛管癌等)常规放疗、适形调强及立体定向放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陈瑞莞 放射治疗科

从事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多年,擅长鼻咽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等病种的放射治疗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参与我院乳腺癌MDT工作,多项研究发表于国际主流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其他情况介绍

张家兴 肿瘤科

从事肿瘤综合诊疗的临床工作、科研及教学工作数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泌尿生殖肿瘤、妇科肿瘤、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及淋巴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全面病情评估以及化疗、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止痛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肿瘤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尤其在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戴强生 肿瘤科

1997年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直接留校后在中山一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获肿瘤学硕士学位,长期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肿瘤诊治临床经验。擅长常见肿瘤的诊断以及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肿瘤内科治疗,熟悉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肝癌、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及淋巴瘤等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全面病情评估、最新进展与综合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以姑息止痛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各种肿瘤并发症处理,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肿瘤科
星期一 上午 下午 夜诊
8:00-12:00 - -
星期三 上午 下午 夜诊
- 14:30-17:30 -
叶升 肿瘤科

从事肿瘤内科领域三十余年,是资深临床肿瘤专家。擅长罕见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膀胱癌、肾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化疗。

肿瘤科
星期四 上午 下午 夜诊
8:00-12:00 - -
李鹤平 肿瘤科

从事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20余年,一直工作在医疗工作第一线,擅长常见肿瘤的诊断、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熟悉肺癌、乳腺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等泌尿生殖肿瘤、妇科肿瘤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全面病情评估与综合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心理辅导治疗、姑息止痛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杨蜀岚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主要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研究人类重要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以第一/通讯(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多篇,其中2篇论文获得Faculty of 1000推荐。

邵兰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长期从事慢性免疫病研究,在艾默里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期间,发现了自身免疫病病人免疫细胞中ATM蛋白主导的DNA 损伤修复通路的缺陷可导致免疫细胞修复功能的缺失,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增殖压力下,最终导致免疫衰老和自身免疫识别的异常。此发现从一定程度改变了传统上人们对自身免疫病的认识。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工作期间,深入研究了表观遗传修饰酶--SUMO特异性蛋白酶(SENP1),并首次证明了NEMO的SUMO化特异性增强胰岛脂肪细胞炎性细胞介素的分泌,进而导致自发性糖尿病,从而首次揭示SENP1作为敏感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相关结果分别发表在J .Exp Med.,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Review Rheumatology,PNAS,EMBO MM,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Arthritis & rheumatism., 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并被美国临床免疫学会(FOCIS),美国免疫学会(AAI),美国类风湿学会(ACR)邀请作大会报告。此外还拥有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证明1项,美国专利1项及国内专利2项。

纪卫东 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长期从事化学致癌表观遗传机制和肿瘤血管发生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发表在J .Exp Med.、Nat Med.、Nat Commun.、JCI、 J Allergy Clin Immunol.、Cancer Res.、Oncogene、Carcinogenesis等国际著名专业期刊杂志,主持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科研成果奖励9项。

庄梅 其他科
王芬 病理科

熟悉病理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尤其是骨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董愉 病理科

常规病理学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冰冻技术。

余俐 病理科
王连唐 病理科

肿瘤病理

临床病理学、肿瘤病理、骨肿瘤学、骨病学,尤其是骨肿瘤和骨质疏松症

彭挺生 病理科

熟练掌握各个系统常规标本、冰冻标本病理诊断技术,专长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骨髓病理诊断

李扬 病理科

长期坚持骨肿瘤的临床、病理、影像三结合讨论以及与临床皮肤科的多学科讨论,在骨肿瘤病理和皮肤病理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病理科
星期二 上午 下午 夜诊
8:00-12:00 - -
韩安家 病理科

韩安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擅长软组织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主要从事结直肠癌和软组织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组(筹)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2004-2007年在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作访问学者。2012年在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进行临床观摩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近5年来在J PATHOL,JNCI,EUR J CANCER,INT J CANCER,CARCINOGENESIS,MOL CARCINOGEN,PLOS ONE等发表论著40余篇。主编《软组织肿瘤病理学诊断图谱》(科学出版社,2014)、 《病理学教学彩色图谱》(科学出版社,2003年);参编《病理学高级教程》、《病理学》(研究生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习指南》、《外科病理学》、《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等多部。担任INT J CANCER, J MED VIROL, J Tumor,《中华病理学》,《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获《中华病理学杂志》50周年金笔奖。

陈文芳 病理科
以实际出诊信息为准